5月24日,央行研究局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刊载了《客观看待第一季度银行业利润增长》一文,指出虽然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但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

谁会零增长?

“央行对全国的情况由总体把控,此时提及负增长一定是有机构已经出现苗头。”一位华东某农商行高管对记者表示,“不过出现这种困难情况的应该是少部分,今年打的是去年的‘粮食’,最困难的可能是明年。今年下半年尚可以享受去年下半年的粮食,但是明年就没有这样的延后福利了,因为今年的光景本来就很差。”

央行研究局在上述文章中指出,由于我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的确表现出逆势增长的情形。2020年一季度35家A股上市银行以及1家披露季报的H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合计人民币4959.87亿元,同比增长5.03%,比2019年一季度增速下降2.35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的商业银行情况也是一样。根据央行研究局文章,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一位长三角地区地方央行人士对记者坦言,确实上市银行利润正增长让其他行业比较艳羡的同时,也产生了“钱都被金融机构赚了”的怀疑。但银行有特殊属性,可以扩量,除互联网之外,其他行业例如制造业、农业很难这样复制。

上述银行高管认为,从全国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资产质量、业务成熟度来看,普遍总部在南方的银行优于总部在北方的银行,而沿海的银行优于内陆的银行,对外开放早、开放水平高的银行优于开放晚、开放水平低的银行。而作为优等生的银行的过冬资产安排更加合理,风险缓释能力更强。

不同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也有所不同,比如大行一般“家大业大”,强于股份行,而股份行普遍优于城农商行(也有少数股份行业务水平抗风险能力不一定高于第一梯队的城商行),而城商行一般优于农商行,农商行一般优于其他类金融机构。

根据安永近期发布的《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20年一季度业绩概览》,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来看,整体上市银行近三年增速分别为7.27%、28.79%和11.12%,其中城商行近三年增速分别为0.92%、75.62%和12.70%,农商行近三年分别为-21.89%、103.04%和9.18%,波动尤为明显。

根据财经网此前统计,公布2019年年报的114家城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好坏参半。除未公布完整数据的银行外,有55家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改善,另有55家银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即不良率同比上升或拨备率同比下降亦或不良、拨备同时恶化,其中18家银行不良率上升的同时,拨备覆盖率也出现下降。

潍坊银行、石嘴山银行、富滇银行等14家银行拨备率已处于监管红线区间,其中大连银行、葫芦岛银行、吉林银行、雅安市商业银行这5家银行更是跌破两道红线(150%和120%),分别为116.05%、105.37%、102.44%、100.34%,鄂尔多斯银行以84.24%的拨备率位于城商行最后一名。

风险或延后到第三年暴露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现在获取资产难度较高。相对于以往商业银行“垒大户”的风格,现在开始“垒精品小户”。

不过,大行“掐尖”的情况依旧存在,中小银行夹缝中求生。接下来大行的任务更重。根据今年两会期间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城商行也有相应的普惠金融要求,总部地央行也有再贷款指标,但相对于大行,资产获取能力较差。

上述地方央行人士表示,目前其所在的华东某地级市的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尚可。目前采用严控风险、降成本、降低预期的方式来“过冬”。但也不排除有些银行开始重新回归房地产的“老路”,有些发力房贷,个别开始钻研开发贷,但大部分农商行贷款增长较慢,不及大行。

上述农商行高管也指出,今年一季度太多民企倒闭,有些也奄奄一息难以“回魂”。原先能做小做散的银行,一般会被认为资产质量较好,但是今年逻辑完全转变,大量中小企业业务反而意味着累积了风险。相比之下,“大而不倒”的国企反而续航能力能强,这块业务的重要程度提升。

上述人士表示,银行业风险具有滞后性,今年一季度的成绩的确无法代表今年剩下三个季度,今年接下来的形势不容乐观。

“在中小银行之外,大行产生的风险可能还会延后。不少银行今年开始做的业务,可能明年会给展期续贷的操作,第三年风险才会暴露出来,只能以时间换空间了。”上述人士称。

标签: 央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