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积累,已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据全球第一,“有没有”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此间举行的宁波两会上,宁波市长裘东耀作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首位”这一指标引发外界关注。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领先全国、全球的企业。就目前的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而言,单项冠军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五批66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宁波以45家居全国之首,只占中国0.1%土地面积的宁波,缘何能雄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全国首位?
企业意识:向“专精特新”进军
“单项冠军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专注细分领域,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磊告诉记者,宁波有良好的制造业的基因,在100多年前,宁波人就做了多个“中国第一”,包括肥皂、火柴、仪表等等。
除了专注和深入,单项冠军企业在研发初期的资金投入是普通公司的一倍,创新包括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
“受疫情影响,2020年宁波的GDP从一季度的-7%到全年的3.3%,可谓历尽艰难,创造奇迹。但我注意到,规上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却分别同比增长了12.9%和30.6%;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67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461家。”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波市统计局副局长王数表示,面对压力,宁波企业不约而同的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创新引领发展。
“我们调研了很多宁波企业,发现宁波的企业家普遍追求高技术和高质量,重视科技创新,他们是宁波的财富。”宁波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润伟如是说。
李润伟认为,单项冠军企业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掌握发展主动权,能有更高质量的内循环,真正畅通双循环,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受国际形势影响,诸多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被‘卡脖子’,激发了下游需求侧需求。下游用户被迫在国内寻找供应来源,主动与产业链上游伙伴一道解决‘卡脖子’产品的国产替代。”毛磊建议,宁波以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对该市与“246”产业相关的企业和产品进行梳理,整理出宁波国产化替代的优势产品,梳理出宁波市“百项拳头产品计划”,列入宁波市经信局的技改计划绿色通道,实行备案制,给予15%的最高投资额补助。
政府力度:置顶“创新驱动”
记者发现,裘东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不管是总结“十三五”发展成绩,还是设定“十四五”目标之时,均置顶“创新驱动”。
政府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丰沛的阳光雨露。
据悉,2020年宁波起草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单项冠军之城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启动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当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全面‘246’等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由全国城市第12位提升到第9位,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实现‘三年全覆盖’,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首位。”裘东耀指出,“十三五”期间,宁波人才强市和创新强市建设有力推进,研发投入强度比2015年提高0.44个百分点,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累计引进集聚产业技术研究院71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交易额实现“三年倍增”。
“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困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很长时间,政府要从制度、政策和相关措施上创造条件,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进军。”李润伟表示,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提振人心。宁波政府设定“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0家”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复杂形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远景目标纲要》)显示,该市将巩固壮大实体经济,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服务经济规模能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四个维度提该市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
裘东耀表示,“十四五”时期,宁波将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大力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营造一流创业创新生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3.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五年集聚领军型人才项目1000个、新增高技能人才25万人,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裘东耀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