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期”共舞,商品板块接连创新高。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对券商、基金和期货等机构观点梳理发现,当前对“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论点已经形成分歧。从分析逻辑对比来看,有机构以“顺周期”和“大消费”为主逻辑,判断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开启,而反方机构则以全球主要经济体将全面接种疫苗为切入点,认为疫情所致的经济增长缓慢阶段将度过,2021年将完全进入商品需求大幅提升时期,但从价格涨幅和周期角度来看,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开启尚早。
事实上,不管是以“顺周期”还是以商品需求提升等逻辑分析,归根结底在于对供需两端的结构性判断。有分析认为,对比历史上前两次“超级周期”而言,此轮商品上涨周期还存在一定特点,例如主要经济体一致转向产业升级、需求结构优化,周期将调整呈现长牛或慢牛特征。
“商品超级周期”来临?
进入2021年,商品市场迎来了久违的轮涨行情,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各板块指数及龙头商品接连创出新高。在股票市场,根据申万指数显示,钢铁板块指数已从2月初的2200点,涨至目前的2500点;化工板块指数从同期的4000点涨至目前的4300点;有色金属指数从同期的4200点,涨至目前的5000点;农林牧渔指数由月初的4000点涨至目前的4450点。
国际期货市场方面,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在2月初自50美元/桶涨至目前的63美元/桶,月内上涨13美元/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在同期的8000美元关口涨至目前的9300美元。国内方面,截至2月23日收盘,国内商品期市多数品种仍盘中翻红,沪原油涨幅为5.7%、PTA涨幅为4.34%、沥青涨幅为4.11%、纸浆和燃油均涨逾4%、沪铜和国际铜涨幅逾3.3%。近两日,部分商品期价更是迎来了久违的涨停板。
商品板块和龙头品种大涨的逻辑何在?各机构又如何看待?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已经开启,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将会达到顶峰,三季度则会震荡调整,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五个方面:一是随着疫苗接种速度加快,全球疫情好转趋势明显;二是疫情风险消退后,全球经济进入强劲复苏期,大宗商品需求继续提振;三是全球央行保持宽松货币政策或不变;四是通胀预期持续上涨,通胀压力下大宗商品亦有上涨的动力与趋势;五是美元指数虽然有局部反弹,但是长期震荡走弱趋势不变,这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而言亦形成利多。
广发证券分析认为,随着各国疫苗接种措施相继落地,“顺周期”将迎来第三波行情。预计今年疫苗接种逐步落地,可选消费盈利确认,将会迎来“报复性消费”行情的“第二段”,届时同步于景气改善,即顺周期的第三波行情。
不过,也有机构分析认为,当前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还未开启,仍需等待。“逻辑上来看,这一轮大宗商品变成超级周期的概率是不高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最核心的问题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否继续存在,或者美联储对控制通胀的决心是否坚定。”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此轮大宗商品上涨的驱动力来看,以需求驱动牛市的逻辑或不被认可,毕竟市场上未出现严重的供应萎缩。“此轮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的唯一逻辑,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货币放水,因此可以称之为流动性盛宴下的大宗商品牛市。该轮牛市的持续性取决于商品周期的负反馈机制,一旦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下游制造品价格,就会带来CPI上涨。”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晓向记者表示,商品价格具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征,从定义来看,周期持续时间长且价格波动幅度大,回顾历史上首次商品牛市阶段,黄金和原油价格涨幅超过了10倍;第二次则是在2003年到2008年之间,这一轮周期黄金和原油价格上涨达到6倍-7倍。从龙头商品价格涨幅角度来看,本轮商品上行周期可能还没有走完,但要形成未来持续数年的大周期,难度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新冠疫情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假设目前需求逐渐向疫情前水平恢复,需求端并未有特别多可以期待的。
龙头商品涨势犹在
虽然机构对“大宗商品超级周期”言论存在分歧,但在“股期”联动背景下,龙头商品的后期走势仍较为乐观。中电投先融期货宏观研究员张佩清向记者表示,新一轮大宗商品上升周期已经开始,进入2021年,在美元走弱、全球经济复苏预期和海外央行宽松政策的共同影响下,化工、有色等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并接连创下新高。需要注意的是,本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与此前两次有所不同,主要经济体呈现出一致转向产业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的特征,这些或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整体调整或转向长牛和慢牛。
“龙头商品在2021年的表现仍然比较乐观。”金晓表示,在需求复苏初期,铜价会表现相对较好;在需求复苏中后期,原油则会接力。此外,由于黄金对利率抬升敏感,复苏初期金价会承受一定下行压力。
王骏认为,3月份股票和期货相关板块将会继续保持总体上行趋势,尤其是以工业原材料为代表的商品现货、期货,以及相关的股票价格仍有上行动力。但进入下半年,商品价格上行将放慢或转为震荡,是否有持续的大幅调整仍有待观察,届时预计股票价格将早于商品价格表现。中长期来看,商品价格能否持续上行更多取决于实体经济表现,以及不同商品的供需基本面,此前各国的宽松政策并非决定性因素。
具体到相关龙头商品方面,王骏认为,年内布伦特原油期价很难回落至50美元/桶下方,高点预计在75美元/桶附近;全年全球精铜市场呈现小幅过剩局面,节奏上前紧后松,铜价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伦铜有望试探1万美元关口,沪铜则是75000元/吨附近徘徊;沪锡上涨空间依然存在,将会涨至20万元/吨上方,具体高位需要进一步观察。
卓创资讯高级研究员刘新伟向记者表示,春节过后,国内商品上涨有明显加速迹象,而股市方面除周期板块外,其他抱团股出现较大调整,预计一季度大概率会保持“股期”联动上涨行情,3月份可能出现加速上涨可能。一季度宏观环境整体乐观,同时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或落地并加大对基建行业投资,均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上行。
张佩清补充道,随着全球复苏确定性不断上升,大宗商品供需缺口依然较为明显,商品价格仍有续涨空间。宏观环境继续有利于商品和权益资产,看好顺周期相关板块铜、铝、铁矿,以及新能源金属板块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