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天舆论发酵,货拉拉终于针对女孩跳车事件,给出了一份“合乎情理”的整改措施。
之所以说“合乎情理”,是因为建立与当地警方特殊警情的沟通通道;上线全程录音功能;强化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一键报警等已有安全功能;试运行车内外货厢全程监控等措施,在客运领域早有参考标准,并非横空出世的全新探索。
作为平台经济撮合交易在货运领域的应用,货拉拉的业务模式,与客运领域的网约车本质上并无二致:平台撮合车主与顾客,一个拉货、一个拉人。但在商业模式的具体应用和细节设计上,尽管货物本身也存在货值高低与保值的问题,但后者似乎对安全驾乘天然地应予以更多关注。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过去几年间频频发生的血案以及沸腾的舆情,才不断倒逼网约车重塑企业价值观与安全边界。更不要说主要以拉货为主、庞大而分散、缺乏定价标准、准入门槛低的货运江湖,尽管互联网平台进入多年,依然没有改变这片市场粗放的生态本质。
有没有能力和有没有意愿是两个问题。能力取决于企业发展的水平与阶段,意愿则与企业创始人的价值观和战略倾向相关。
从货拉拉“货物出行更轻松”的使命,“拉货=货拉拉”的愿景,以及“激情、坚毅、谦卑、执行”的价值观中,不难看出效率至上的导向。战略设计上对于安全的忽视或者无意识,必然会导致模式设计中的缺失。
虽然货值无法与人命相提并论,但这也是货拉拉们打造商业壁垒中的关键一环,更何况,拉货的过程脱离不了人的参与。一味强调便捷高效,无法保证货物安全完好地配送到目的地,这样的消费体验,很难想象如何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更何况尚有网约车频发的安全警示在前,货拉拉们如何觉得自己能独善其身?做企业不能延续之前的赌徒思维。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思维已被并诟病多时,可持续发展思路下的精细化管理才是长久之道。
货拉拉已完成第8轮融资,还创造了1个月内融资20亿美元的记录,估值达100亿美元,毫无悬念地成为货运平台领域中的领军者之一。除了单纯强调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智能调度,以技术驱动为导向的创新企业,在技术创新之外,还需思考如何为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赋能、如何改变行业生态、如何满足多方利益诉求、为社会提供可持续有价值的服务,这些都是货拉拉们欠缺的思考以及无法推卸掉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车莎莎跳车事件发生几天前,远在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创始人及CEO杰夫·贝索斯宣布辞职。
两者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联,但贝索斯的言论传递了重要信号:100多万员工依赖我们维持生计;但鉴于科技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社会贡献与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相比,仍然微不足道。社会已经越来越关注科技的负面影响:当创新不能够让社会的大多数参与者获益的时候,如何保持可持续之问,变得尖锐而迫切。
破坏性创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建设性的时代已然来临,通过创新获得巨量财富,而不对其负面影响负责的时代已远去。但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商业领军人物们,能否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