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生物医药的发展会迎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大湾区如何更好地形成互联互通的良好创新环境?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强优势补短板?5月18日,首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圆桌峰会在广州召开,峰会以“共话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近百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商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升级方略。
刘昌孝:湾区生物岛应争取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示范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进行了《洞悉未来:下一个10年生物医药发展趋势》主题发言。他认为,新药品法和市场需求将促进原创新药优先在中国申请审评和上市,国产仿制药走向世界的步伐会加快,未来10年有望诞生10家至15家创新龙头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大湾区生物岛应争取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示范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以广药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独家生产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脑心清片为例,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大品种,其药物来源单一、原料供给稳定、临床基础良好、表现比较成熟,这类药物有待在临床疗效循证医学研究上继续突破。
陈晔光:类器官应用有望突破新药研发瓶颈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表示,现在对肿瘤的治疗药物很有限,原因就是新药研发过程时间周期太长、投入太大、失败率太高,主要瓶颈之一是疾病模型的问题。类器官是在体外培养的具备三维结构的微器官,它的研究和应用在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和再生医学方面潜力巨大。
饶子和:理清新冠病毒转录复制过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团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攻关的最新成果,首次展示了新冠病毒转录复制全过程的分子机器处在工作状态下的核心特征。他表示,理清新冠病毒转录复制全过程的分子机器,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好的靶点。
徐涛:产业发展需要产学研共同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表示,对广州来说,生物医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高等级的平台,也需要各个创新单元,包括研究所、大学,还有广药集团这样的企业一起来努力。下一步,需要在大湾区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团队,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裴钢:打造中国的医药科创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很有优势。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还是要保持、强化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和金融优势,才能最终打造成中国的医药科创中心。
印遇龙:可将中医药引入农业领域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表示,过去欧洲饲料里面就有不使用抗生素而使用中国的中成药的先例。建议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可延伸至农业行业,希望以广药集团为代表的药企可以进入农业领域,研究用中药替代抗生素及替代农药的有效方案。
唐希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产品科技含金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希灿表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作为我国生物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有效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交流,广药集团作为珠三角最大的医药企业,不仅要“做大”,要更“做强”,提高集团产品的含金量。
苏国辉:粤港澳三地加强合作推动高端要素集聚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表示,在粤港澳三地,香港研发能力突出,很多尖端的研发技术等待成果转化;澳门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广东省有比较强的生物科技转化能力、应用能力;三地加强合作,有利于推动高端要素集聚。
周岱翰:加大对中医药经典名方的研发投入
国医大师周岱翰表示,要推动中医药在生物医药健康领域当中做出更大贡献,必须提升中医科研实力以及人民对中医的认可程度。在生物医药发展过程中,希望广药集团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投入,未来可以在经典名方开发中再做一些工作。
王一涛:澳门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欧盟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主任王一涛表示,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中药品质创新研究基地,具备成为中医药走向葡语系乃至欧盟国家桥头堡的能力。
链接: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成立
会上,广药集团牵头成立了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创新成果转化联盟,成员单位涵盖国家名优中成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大部分成员单位,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生物岛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等单位。该联盟将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全球,构筑“产、学、研、医、协(学)、用”六位一体的交流交往平台,推动重大成果转化与应用。
围绕“十四五”科研创新布局,广药集团公布了一批重大创新药项目,包括与药明康德合作的抗肿瘤创新化学药研发项目等,涉及抗肿瘤、抗感染、治疗免疫性疾病、治疗骨关节炎等多个管线,范围涵盖小分子化药、中药、生物药等多个领域。广药集团目前在研项目200余项,包括疫苗类生物药、抗体类生物药、化学药1类创新药、高端原辅料、中药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制剂、特医食品等。根据广药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