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在芗城西部,一条道路见证了这样的过程。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是硬基础。今年三月,西部进入中心城区快速通道,总投资25.8亿元的金塘路一期工程正式贯通。道路连接市区西北部三个高速出入口,联通3个镇12个村,带动道路两侧近3万亩工业土地或产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促进芗城西部现代化进程。
一条道路,是芗城不断加大公路综合提升投入、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正串起城与乡同样的幸福感。
2020年,芗城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项目覆盖70多个村(居),总投资4.86亿元。项目预计2023年11月完成,届时芗城全区城乡饮用水将实现“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惠及人口约14万人。
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芗城区将在供水、垃圾处理、排污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确保公共财政向农业农村发展倾斜,推动公共服务向辖区乡镇延伸。
不久前,芗城区芝山镇、石亭镇撤镇改街,设立芗城区芝山街道、石亭街道。随后,教育好消息传来,漳州一中芝山校区初一年级面向芝山、石亭街道户籍招生。
在城乡之间得到资源均衡配置的,不仅是教育资源。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芗城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浦南镇双溪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醉美双溪”,捐资1800万元建设双溪人民大食堂,为全村267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创造性地实现了村民“老有所养”。此外,双溪村建立了人民大食堂管理体制机制,形成“支部监管、乡贤出资、协会负责、村民监督”的运营模式,同时在食堂旁边开辟了数亩菜地,供老人适度劳作及补充食堂蔬菜供应。
如今,芗城不仅美在一时一处,更是美在时时处处。水净、人欢、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正实现从“形态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