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富阳的“网约车跳车事件”连日来引发关注。因为网约车司机两次偏离平台导航线路,乘客高女士情急之下跳车致“左臂骨折”。6月21日下午,杭州富阳区网约车事件联合调查处置组发布情况通报,虽未发现司机有涉及违法行为,但因其两次未按导航行驶,违反当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由交通部门依法对网约车司机和首汽约车平台进行处理。

事件很容易让人想起今年2月的湖南长沙“货拉拉跳车悲剧”。相似的是,事情起因皆是当事网约车行驶线路与平台预设导航线路不一致;不同的,只是在此次事故中乘客跳车后所幸只是“左臂骨折”,并无生命危险。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尽管大部分网友同情乘客高女士,认为“网约车偏航”在先,是引发后续一系列误解及后果的直接原因,但也有少部分人指责高女士过于冲动,甚至还有一些争论“引战”到男女性别对立之上。

复盘事件,司机偏航显然要承担无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在第二次偏航后,虽然调查中司机的解释是其作为本地人熟悉新开通的较近路线,但如果在乘客提出异议后,放弃自以为是的抄近线路,或可直接避免乘客跳车的后果。

从乘客角度,事后看或许应该更冷静对待所遇到的情况。比如,上车后她认为司机是“搭讪”,但不可否认现实中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有与乘客客套的习惯;再比如,发现司机二次偏航后,考虑到自己坐在后排,是否面临即刻的重大危险,是否还有其他维护权益的更好选择,以避免将自己推向更危险境况?切入到具体的情境,并非是要指责当事乘客,而是提醒公众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反思启示,避免悲剧一再上演。

结合官方通报,部分网友很自然地将之归结为“沟通问题”。然而,如果横向比较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的不同模式和体验,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不止于此。乘坐传统出租车,除了有可能遭遇搭讪的司机,除非是较为熟悉的固定线路,否则乘客上了车之后,是否按最佳线路行驶、抄近或者绕远都无从得知。就此而论,平台的线路导航提示,本应是强化乘客安全的技术保障,给乘客更多监督权。可在现实中,紧盯着导航,却成了少部分乘客不安全感的来源,加剧了司机和乘客间的不信任,不能不说是一种技术反讽。

事发后,首汽约车平台除了道歉外,还承诺将加强司机培训、增强沟通意识,强化提示乘客行程分享、一键报警等功能使用。然而,透过过往一些案例,一旦乘客与司机之间出现了潜在的不信任,那么任何小的细节,都有可能被放大,进而引发连锁反应。平台如何增进司乘之间的信任?这显然不是通过一味地强化技术约束所能实现的,或许还可以在丰富乘客对司机的选择、加大司机的相关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下功夫。

标签: 网约车 跳车事件 偏航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