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1年摸索和尝试,武汉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水铁联运项目。

8月1日开港通车的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解决了困扰武汉已久的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为阳逻港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打开巨大空间。

武汉水铁联运历经10年探索

武汉汇通南北交通枢纽,水铁联运的现实意义,是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资源,对接九省通衢的铁路资源,通过完善多式联运的集疏运体系,构建强大的交通市场枢纽。

2011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发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当年,武汉新港委编制出《武汉航运中心总体规划》,推出打造具有全球性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生态航运引领效应的国际航运中心,开始探索实施水铁联运项目。

阳逻港,处在陆运和水运两大运输系统的结合点上,但“最后一公里”一直没有打通。阳逻港与集装箱中转站——中铁联集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之间相距60余公里,与最近的滠口铁路货运站相距20公里,中间需通过公路接驳,物流成本大增。

2017年投用的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项目,也因铁路资源等问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铁水无缝对接”。

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答案是让铁路进码头。

“水”与“铁”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8月1日9时30分,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码头作业区,武汉中远海运港口1号岸桥启动作业,从“汉海2号”1140型集装箱船上精准抓取一只集装箱,平稳放置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上。

作业指令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远程下达后,无人卡车依据智能算法自主识别周边道路环境,驶离码头作业区,下穿江北快速路,前往铁路作业区。

与此同时,搭载50个集装箱的货运班列缓缓启动,离开铁路作业区驶往目的地。

这一连串动作,均在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区域内完成。

“长江航运与铁路运输在这里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港口从水平运输到垂直装卸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说,项目形成的“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一体化格局,将开启水铁联运新篇章。

“我们和湖北、武汉携手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武汉中远海运港口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金城感慨道。2020年8月1日正式开工,至2021年开港通车,实际建设时间只有1年。这个过程中,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巨大支持,武汉新港管委会、中交二航局、中铁七局、中建港航局等职能部门和参建单位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涉水、涉堤、涉防洪安全区,以及铁路、城市道路、综合市政配套、设备制造安装等一系列堵点、难点问题,确保8月1日如期开港通车。

为阳逻国际港插上“腾飞的翅膀”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将深刻改变阳逻港的发展格局,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0年7月9日,省委主要领导调研阳逻港时指出,要扩大武汉港集装箱吞吐总量,力争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进而向500万标箱目标迈进,将武汉新港打造成中部地区枢纽港。

吞吐量实现能级跃升,既靠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靠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项目远景规划图。除已建成和新近开港通车的水铁联运项目外,图上还有正在规划的“留白空间”。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不到500米岸线,预留了1000多米的岸线。”张林说,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总体方案中,针对未来还有更长远的规划。8月1日开港通车时,站区内只有“一束两道”铁路线,未来有望扩展至“四束八道”,致力打造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水铁联运基地。

(记者 李源)

标签: 铁路 码头 阳逻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