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以亩产论英雄,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迫切需要。如何避免项目用地闲置“晒太阳”?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降低单位GDP地耗?节约集约高效用地,各地有哪些经验?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多地踏访。今起,本报开设“节约集约用地 以亩产论英雄”专栏,敬请关注。
7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汉川经济开发区浙商产业园,一栋栋楼房布局紧凑、排列整齐,园区干净整洁,停车场停满了私家车。站在这里,很难想象楼上是一个个工厂。
“园区目前有企业106家,工人1.5万人,年产值十几亿元,但占地仅328亩。”浙商产业园负责人刘群生说。
近年来,汉川市通过布局集中、产业集聚,推广多层厂房等措施,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护耕地,成为全国节约用地的典范。
工厂搬进五六层高的楼房里
在浙商产业园内,一栋5层白色楼房就是汉川浪力奇服饰公司的厂房,一楼是后整车间、二楼综合办公、三楼四楼为生产车间、五楼是裁剪车间。“300多名工人,全在楼上作业。”公司总经理潘涛说,生产材料和产品通过载重货梯运送。
刘群生介绍,传统厂房大多只一到两层,布局既不合理,也不利于节约用地,而浙商产业园以轻纺工业为主,按多层标准厂房设计,内部采取流水线作业,在满足安全和生产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用地。目前园区已建成108栋六层厂房,共106家企业入驻,“若按传统模式建厂,至少需占地650多亩,但通过建多层厂房,节约了一半用地。”
汉川聚能源有限公司年产值达8000万元,记者看到,公司厂房是3栋四层至六层的小楼,面积2.7万平方米,占地仅15.8亩。“按传统模式建厂,则需占地40亩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杨霞说。
近年来,汉川市持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多层标准厂房,陆续建成汉正服装城、合一产业园、裕华产业园、德州产业园等7大多层标准厂房园区,平均容积率达1.7以上。
一般而言,工业生产过程中,相关设备对楼层的承重和层高等都有要求,工厂设在楼上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汉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为红介绍,上楼的企业主要是服装、电子等行业,设备轻便,污染较小,对楼层层高要求不大,如浙商产业园一期是品牌家纺、二期是轻纺产贸、三期是新能源及物流,一些稍重的设备也可放在一楼。
GDP地耗5年下降近四成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汉川市还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度,对批而未供项目和未按合同约定建设期限完成建设的项目,下达限期开工督办函,每年对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项目业主进行约谈,要求进行技改、提高产能、降低GDP地耗。刘为红介绍,近年来,汉川市工业发展较快,为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当地通过项目嫁接、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原华中国际企业城、原超锐特全地形车等一批存量土地。仅汉川经济开发区就累计盘活闲置地块30个,汉川市累计盘活低效用地1000多亩。
通过推广多层厂房、盘活存量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值。近5年来,汉川市GDP地耗下降近四成,2014年汉川GDP地耗为59.57公顷/亿元,到2019年降至36.36公顷/亿元,降幅达39%。
2016年,汉川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2017年,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获国务院表彰,被奖励用地指标1000亩;2019年,汉川经济开发区节约集约综合指标评比排全省第四。
刘为红表示,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既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今年汉川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榜单,汉川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建成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和印刷包装五大主导产业,2019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25亿元,税收占整个汉川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