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又是一年元宵至。2月15日,60余位中外媒体记者跟随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采访活动,先后走进北京老字号便宜坊和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活泼泼的佳节气氛里感受韵味独特的京味文化与暖意融融的社区文化。

观非遗技艺,品锦芳元宵

这届冬奥会,冰墩墩成了当之无愧的“顶流”。而每逢元宵节,有“白墩墩”“圆墩墩”之称的锦芳元宵售卖口也会排起长龙。在北京老字号便宜坊(鲜鱼口店)内,锦芳小吃制作师傅赵双宇正用最传统的制法制作元宵。只见他从一侧的原料盘中取出切成颗粒状、五颜六色的馅料,蘸上水后丢进盛有糯米粉的竹簸中,反复摇晃、沾水,米粉飞舞如细雪,不一会儿一颗颗馅料就“穿”上了厚度适中的白色外衣,透出一股香甜味儿。

“摇的时候得一推一拽,让元宵充分碰撞。”赵师傅说,“这样糯米粉才能黏得更牢,元宵的口感才会更糯,更有嚼劲。”近些天,赵师傅和同事们每天大概要摇上几千斤元宵,其中黑芝麻、巧克力和什锦馅卖得最好。

品过元宵,记者们又观赏了“都一处”烧麦和便宜坊焖炉烤鸭的制作绝活。它们均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华侠担任了北京冬奥会第336号火炬手,她特地制作了与奥运五环颜色近似的“炫彩烧麦”,烧麦面皮边缘有24道花褶,象征传统的24节气,和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环节的节气更替形成呼应。记者们在便宜坊烤鸭鸭坯上写下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字样,借此表达对冬奥会的祝福。

制元宵花灯,感社区暖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点花灯是元宵之夜习俗。在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海淀区非遗项目“小灯张”传承人张双志正在教授居民制作花灯:“你要用牙签一点点把胶水涂抹到剪纸上,再用宣纸压平有缝隙的地方,这样图案才平整。”只见桌上摆着各式小巧玲珑的方灯、莲花灯,灯面贴着鸳鸯、老虎、青花瓷等剪纸图案,年韵十足。“带着花灯进课堂、进社区,免费教大家动手制作,就是我和老伴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彩灯技艺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张双志说。

花灯制作室的楼上也是一片欢声笑语,甘家口街道潘庄社区心怡俱乐部的志愿者们正在制作五色元宵。俱乐部的56名志愿者主要是社区居民和快递小哥,他们长期照顾着社区100名空巢和独居老人。“这是给我们社区空巢和独居老人做的元宵,做好就给他们送到家里去,这是咱北京的年味。”一位志愿者说道。

实践所内,残疾人温馨家园的技能培训课程、手工教室内的“生肖虎”串珠制作、“甘心相助”课堂的冬奥知识宣讲……同样人气很高,暖意融融。

据介绍,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有着近2万名志愿者,他们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科普类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科技助老”等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甘家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成了北京推动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记者 彭丹)

标签: 媒体记者 元宵花灯 花灯制作室 制作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