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规模化应用清洁能源车辆、点火仪式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实现碳中和是“绿色办奥”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前,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采访活动的50余名中外记者走进北京绿色交易所,了解北京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碳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北京冬奥组委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比如,最大限度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遗产及其他设施,采用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等。对于无法避免及无法减排的碳排放,北京冬奥组委探索建立碳补偿工作机制,实施林业碳汇和涉奥企业赞助核证自愿减排量以及面向公众推广碳普惠制等多种形式的碳补偿举措。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明登历介绍,主办地政府捐赠碳汇以及冬奥会合作伙伴捐赠碳减排产品等均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碳中和。北京市政府和张家口市政府分别完成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核证碳汇量分别为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两地政府将上述碳汇量无偿捐赠给了北京冬奥组委。

明登历介绍,2020年,北京市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0.41吨,比2015年下降了26%。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北京市还搭建了基于碳市场框架下的碳普惠项目。市民可用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获得对应的碳减排量。项目组织单位将这些碳减排量集中向主管部门申报,经核定签发的减排量可在北京碳市场上出售。参与项目的市民可将项目组织单位获得收益后所分发的奖励,用于支持植树、保护水系等公益活动,也能兑换成公共交通优惠券、购物代金券等。

(记者 彭丹)

标签: 绿色清洁电力 北京碳排放 碳排放总量 北京冬奥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