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原263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34个,压减率为87.07%;教育部将进一步调整竞赛评审流程、细化竞赛组织要求、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双减”后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成绩单,并明确,2022年对于校外培训市场,将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
截至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和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数量较大,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基本实现全覆盖,监管总额超过130亿元;所有省份均已出台政府指导价标准,收费较出台之前平均下降四成以上;25家上市公司均已完成清理整治,不再从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
记者获悉,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对《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完善。修订工作以坚持减轻学生和家长过重负担为原则,将进一步调整竞赛评审流程、细化竞赛组织要求、加大违规查处力度,更加注重竞赛的育人导向,促进竞赛活动更加规范有序开展,彻底斩断竞赛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条。
另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部门将坚持非学科类培训的公益属性,区分非学科类培训与学科类培训的异同,准确把握特点,建立规范制度,明确标准要求,增强非学科类培训治理实效。教育部表示,要深刻认识“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倒逼学校,加快实现优质均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