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放流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周燕琼 摄)

4月9日,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23万尾人工繁育“子二代”中华鲟,顺着放流槽鱼贯入水,进入长江,游向大海。

这是自2009年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突破全人工繁育瓶颈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子二代”中华鲟放流。年龄段覆盖0到4龄的幼鱼、8龄的近成熟亲鱼,以及12龄以上的成熟亲鱼。最小的中华鲟宝宝不到半岁,约掌心大小;最大的13岁,体长超2米。其中,有5尾大于10龄的中华鲟采用了卫星和声呐标记,25尾6龄中华鲟携带声呐标记。对这30尾中华鲟,科研人员将对其进行沿江洄游和海洋活动双路径监测。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白垩纪时代至今最古老的现生鱼类之一,有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之称。野生中华鲟为“祖辈”,它们繁殖出“子一代”,“子一代”雄鱼与雌鱼通过人工繁殖孕育出的下一代中华鲟,即为“子二代”。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总工程师姜伟介绍,截至目前,该研究所已培育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华鲟养殖群,共11个年龄梯队,涵盖1龄到22龄不等。自1984年首次放流以来,该所已连续65次、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近530万尾。

标签: 中华鲟研究所 湖北日报 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