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戴辉、通讯员蒋坤、韩志杰)一艘长120米的万吨货轮从重庆开来,接上岸电,不见黑烟,不闻噪音,这是在宜昌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看到的一幕。4月16日,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这个长江干线首个水上综合服务区已满3“岁”,实现岸电供电1300万余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
该服务区位于三峡大坝上游的沙湾水域,为坝上待闸集泊船舶提供通航信息、过闸安检、防污应急、绿色能源等6大类30项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升级优化过闸安检、能源供应等措施,加快实现船舶零排放、垃圾全回收、岸电全覆盖,有效破解了三峡大坝以上水域待闸船舶集中靠泊安全隐患和污染困扰大等难题。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服务区应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岸电等绿色技术,通过船电宝、岸电桩、T型箱等方式为待闸船舶供电,以电能源代替燃油,年可供应电能680万千瓦时,成立3年来,已为8200余艘次船舶提供清洁能源服务,减少船舶排放硫化物、碳氧化物、PM2.5,同时能实施船舶污染检测,对长江航运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绿色航运的关键。3年来,服务区推动“美丽三峡、绿色通航”,对待闸船舶实施防污染100%专项检查、100%铅封,积极倡导“船上储存、交岸处理”水污染物“零排放”模式。截至目前,累计铅封过闸船舶应急旁通阀3000余艘,推进并确认过闸船舶实行“零排放”3500余艘。
服务区除了为广大船舶、船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外,也是绿色航运的主阵地。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共建成投运12个长江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长江湖北段有宜昌三峡、武汉新五里两个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