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通讯员 刘江文 汪清雪

“没想到不花担保费,不需要抵押,就申请到了担保贷款,帮我们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位于荆州江陵经济开发区的湖北秒捷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流通及电商运营服务的民营小微企业,近日顺利获得200万元“信用贷”。贷款由当地担保机构湖北鼎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并按照融资担保费率优惠政策免收该企业本笔业务担保费,同时纳入全省“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

5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全省新型政银担合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截至今年3月末,全省融资担保行业在保余额2117.3亿元,同比增加248.7亿元,增长13.3%。其中,全省新型政银担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3月末累计担保项目达到13万笔,在保余额447亿元,增长70.9%。

实现市县全覆盖

传统的担保贷款,由融资担保机构承担100%责任,一旦发生不良贷款,担保公司将背负巨大的代偿责任,易陷入恶性循环。新型政银担服务体系,则通过政府部门、银行、担保机构多方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为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开辟一条通道。

自2018年底以来,我省改革传统融资担保模式,大力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由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银行、市县财政四方按照4:3:2:1的比例共同分担担保贷款风险责任。

在此模式之下,担保机构过去在小微企业融资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由100%降至30%,大大提高了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将银行纳入分险体系,引入银行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把控,有效降低了项目总体风险;政府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信用背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

到目前,“国家-省-市-县”四层融资担保组织体系在我省基本形成,新型政银担业务实现市县全覆盖。业务规模一年一个台阶,2019年底全省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66.2亿元,2020年底增至182.4亿元,2021年底增至353.4亿元。

线上产品受追捧

畅通经济“毛细血管”,践行普惠金融,是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的使命。作为行业监管部门,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坚守普惠金融理念和融资增信职能定位,把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科技型企业和“双创”企业等“四类主体”作为主责主业。

目前,新型政银担合作的业务结构充分体现了其政策性定位。省再担保集团在保项目中,支小支农项目占比99.5%,单户500万元及以下项目占比85.1%;省农担公司10万—300万元的政策性业务占比99.4%,平均单笔金额50万元。

近年来,纯信用、线上化银担合作实现快速增长,相关产品受到市场追捧。工行“国担快贷”、建行“善担贷”、平安银行“再担税金贷”等业务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快捷更便利的融资服务。

在全省各地,融资担保产品创新亮点纷呈。省中小微担保开发“楚虾贷”“楚橘贷”等产品,推出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0人工介入的“310”模式。光谷科技担保开展“百链万企”行动,围绕“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等行业,精准服务东湖高新区科技型小微企业。

标签: 小微企业 担保贷款 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