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曹瑞晶 包严方
饮水安全,关乎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截至目前,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分别达96%、95%和78%,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城乡共饮“一网水”
“以前就怕没水用,现在水厂建好后,打开水龙头随时有水,特别安心。”说起去年底建成投用的百丈河水厂,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眉眼带笑。
5月,大山脚下绿意葱茏,百丈河村的茶园里,茶树一路向前延伸。王金初介绍,水厂为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茶园种植面积今年增加了几十亩。”
在英山县草盘地镇,概算总投资1.92亿元的东河水厂初见雏形。这个新建水厂预计年底通水,受益人口13.12万人。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幸福水早日流进农家。东河水厂负责人蒋胜介绍,水管铺设与水厂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长达70.46公里的主干管道,已铺设九成。
百丈河水厂和东河水厂是英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中两个重点水厂。按照规划,项目中新改扩建的4座大水厂将连接成网,并和乡镇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联通,让英山城镇居民和3/4农村人口饮用水“同管、同量、同质、同安全”。
目前,赤壁市赤壁镇长江取水及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该项目计划今年7月全面完工。
赤壁市城区及周边乡镇饮用水源均为陆水水库,尚无应急备用水源。经过多方论证,赤壁市启动长江取水工程项目,从长江取水,并新建一座净水厂,输水管覆盖全市12个乡镇。
今年初,竹溪县新胜水厂建成通水,不仅改善了当地8.6万人的饮水安全,还结束竹溪北部地区单一水源、单一水厂的历史。
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中心副主任熊渤介绍,发展城乡一体化、规模化供水工程,用大水源、建大水厂、铺大管网,是持续稳定长久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有效途径。截至目前,我省21个县市基本实现城乡共饮。到2025年,全省农村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将达85%。
给农村水厂装上“智慧大脑”
规模化供水,意味着制水工艺更先进、水质水量更有保障。
走进枝江市西北部胡家畈水库坝区的胡家畈水厂,自动化运行的厂房内,无须人工操作,生产井然有序。
水厂负责人介绍,水厂设计日供水量1.5万吨,通过取水、制水、输水和管网动态实行自动化运行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监控模式,“用‘城’的标准,建设和管理‘村’的水厂”。
水质安全是“核心”。目前,水厂每天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使水质达到国家合格饮用水标准,且水质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8%及以上。
在大冶市殷祖水厂的中控室,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和水质数据一目了然。
点开电脑,操作员介绍,农村自来水管网点多面广,铺设支线长,通过监控点水压、水量的数值,可以及时发现供水管道破损情况,并组织抢修,及时恢复供水。
除了生产、供水自动监控,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在农村水厂得到应用。
去年投用的通城龙潭水厂,源水入水口6台射流曝气器正在工作。现场负责人介绍,制水工艺中,浊度越低,难度越大,运用新设备能再缩短1/3的沉淀时间。
正在建设中的英山县东河水厂也正遵循先进的制水工艺,智能化的管理,水质的色度、浑浊度、PH值、余氯等主要参数都将实现在线监测。
目前,我省正全力推动308座农村水厂升级生产控制、在线监测、视频安防、智能收费等系统,力争早日实现制水24小时管控、服务24小时响应、监管24小时在线。下一步,我省将持续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持续加强农村供水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数据分析和智慧应用能力建设,助力农村饮水安全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