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29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将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的《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发布会现场 (实习生 邓子依 摄 )

据悉,《方案》共提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城市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创新应用等4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明确通过1至2年时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通过3至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

在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建设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外畅内联陆运大通道及多层次综合交通大枢纽。明确1至2年,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运营合作对接;中部地区枢纽港基本建成,水铁联运能力达到80万标箱;中欧班列年开行规模达到600列左右;临港、临空、临铁经济进一步发展。3至5年,基本实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联动发展;水铁联运能力达到210万标箱;建成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班列年开行规模达到2000列左右;基本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和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并在通道经济发展、物流枢纽布局、多式联运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成果。

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方面,《方案》提出要深入推进公交一体化,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并完善机制和政策。明确1至2年,中心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轨道交通站点100米公交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至新城区1小时公交出行圈基本形成。3至5年,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市域“1小时”、中心城区“45分钟”公交通勤可达率55%以上,公共汽电车进场率达到100%,同时在公交设施衔接、财政投入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政策成果。

在多方协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构建方面,《方案》提出要建设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并打造应急物资储备设施等3个系统,同时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等3大机制。明确1至2年,3大机制基本建立,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系统加快完善,指挥协同平台基本建成。3至5年,应急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格局全面形成,社会协同应对能力明显改善,并在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分级响应预案、运力征用补偿办法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政策成果。

在城市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创新应用方面,《方案》提出建设智慧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及车城网平台,并探索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新模式。明确1至2年,完成不少于10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智能化改造,智慧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末端无人配送等示范应用场景逐步落地,城市云平台、城市基础服务平台等基本建成。3至5年,形成累计500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测试道路,形成一批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标准规范,应用场景基本落地,建成车城网平台、开放道路测试综合管理系统、运营调度系统等,交通数据共享、数据治理、交通仿真等功能实现应用。在智能交通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区域路网协同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标签: 应急物流 智能交通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