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个月前,本人发表了一篇《有教养前途无量,没教养举步维艰。你说话的态度体现你的教养》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本人通过教学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而带来的一些感触。
最近由于教学的繁忙,加上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接触到了不少戾气之人,内心深处再次想与大家聊一聊关于戾气与修养这两个话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俗话讲得好: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子女如果缺家教,那么她的爹妈也一定缺家教;她的爹妈缺家教,那么她家长的爹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一定缺家教,这也算做另类奇葩的“一脉相承”。现实印证,诚然如此。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就是这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很多的人都产生了浮躁的心理,浮躁的内心就是由其自身三观的畸形造成的,三观畸形扭曲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除了怨天尤人,就是两个字:戾气!!!
今天通过本篇文章,我要通过“戾气”这两个字,再次讲一讲一个人的修养问题!
由于本人是教育工作者,利用教学之余会在网络平台上分析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当然还会利用平台写一些内心感受等等,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通过个人的一些经验让大家学习点儿知识,学会做人,少走些弯路。
有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有心的同学和朋友给本人进行留言,提到自身对于学习、生活、工作、情感等困惑,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友善的,但总会有些个别人士,也就是那些戾气很重的人发表一些不正之风的言辞,让原本浑浊的网络世界又增加了一份灰暗色彩。
对于这类戾气很重的人的评论和留言,每次都会让我哭笑不得,更多的是感到了一丝丝无奈,让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你站在的角度不同,看待世界的答案就不同。你站在二楼往下看都是垃圾,你站在二十楼往下看都是风景。
同一个知识分享视频,有的同学学习到了真谛,而有的人看到的全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所谓毛病,我建议后者可以去当“网络键盘批判家”。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人能考上清华北大,有的人只能考三本的缘故,因为你们的三观和认知度均不同,人分三六九等的原因之一就是这样。
成功有成功的道理,失败有失败的理由。
讲到这里想起了一个关于喝星巴克咖啡的故事。
一位月薪上万的白领去买星巴克咖啡,正巧被她的另外两个逛街的朋友看到,于是朋友A说:她都月薪上万了,怎么还喝这么低端的咖啡呢?
朋友B说:月薪一万高吗?我觉得喝星巴克的人都是装高雅。
同一件事实,两个观点,为什么?
这就是视角问题。
对B来说,他仰视星巴克,所以他觉得普通的人,喝星巴克是装。
对A来说,他俯视星巴克,所以他觉得有一些影响力的人,还喝星巴克是不讲究。
而事实呢?
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事实。
或者是你不愿意相信的事实——我喜欢喝。
通过以上的这则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到,这种随意的猜测及评判,其实就是一种戾气!
人家有人家的生活方式,只是很平常地去购买一杯咖啡而已,也并没有影响到谁,然而就被充满戾气的人评头论足。
戾气是一种活得不如意的表现之一,与抱怨其实有着相似之处。充满戾气之人拥有的共同点就是过着苦闷的生活,却从不从自身找原因,认为身边人都是错的,自己才是世界中心,而最后自己活得还是混沌一片,谁都不如。
村上春树曾说过: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对此表示深以为然,不是同类人,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原生家庭、学历、三观、认知度等均不同,所以有什么可比性呢?
以本人在平台内的一些知识讲座视频来举例吧,从不做广告与推销,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并学习到一些知识,当然你可以持反对态度,但也请你尊重别人的观点。
前几天有位不明人士给本人视频作品评论说到:“老师讲得真是寂寞”。
本人很少对网络中的一些垃圾评论进行回复,也不愿对此说些什么,因为某些人的话语当中总是带着一股子酸劲儿。感觉这位同学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还是人际关系方面想必均很寂寞,所以你看到的什么都是寂寞。人嘛,自己颓废看什么就都是颓废的。
我不会要求所有人都认可自己,更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任何人均如此,那些世界名人不也如此嘛,不指望所有人都支持自己。但如果用带有戾气的言论去评论我平台内的任何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删除,因为我不想让戾气占据我的空间,因为你的戾气只属于你自己,不要强加及祸害给其他人,因为从你戾气的言语中,我便能一眼看出你是否有教养!
没教养是什么概念?
教养之一就是懂规矩!
规矩是什么?每个人对于规矩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我不想在此深论什么叫规矩,因为讲了之后也会有人不认同。比方说我之前和一名外地的所谓朋友吃饭,他吃饭有吧唧嘴的毛病,我委婉地提醒他,他却说“这是他的生活习惯,这样吃饭更香”。那好吧,当我没说,也许人和人对于规矩的定位真心不同,没必要强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走着不同的路。
如果你不懂规矩,你就去问问你爹妈,如果你爹妈也不懂,让你爹妈问问她们的爹妈,如果她们的爹妈也不懂,那只能说明你一直生活在了一个悲哀的家庭,所以你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也正常,我也能理解这些没教养没修养的人。
一个人的认知度真的太太太重要了,没有认知度,你永远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人,殊不知你自以为是的完美在别人的眼里其实就是个跳梁小丑而已。
昨天发表了一则微头条:
“要与懂规矩的人交往”,这是我们从小均听说过一句话。做人一定要讲“规矩”,规矩也是每个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把尺,蕴含着一个人的底线与原则。
从教十多年的历程中,我非常欣赏那些懂规矩有教养的学生们,这类学生的家长是非常的有教养有修养,面对这样的优质学生,当老师的当然愿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进行传授,更希望她们都考上个好学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的尊重本来就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反之,你充满戾气,就是给自己筑起了一道道无形的围墙,你也将处处受阻,今后的人生走向也不会发展得太顺利。老师不喜欢戾气的学生,老板不喜欢戾气的员工,朋友不喜欢戾气的朋友,配偶不喜欢戾气的配偶,这都是连带关系,有因有果!
更确切地说,戾气就是等于“丧”!我们平时都听说一句话,说这个人太丧了!
谁也不愿意跟丧气的人多说一句话,免得被负能量情绪所影响。
正能量的人会让身边人与自己一同进步,而负能量的人也同样会使身边的人与其一起堕落。
充满戾气的人还有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逃避责任。
与其推卸责任,不如反躬自省,改正错误,这道理大家应该早就懂得。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成功,超越自我。常思己过,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教养。善于自省,在错误中成长,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必修课。
逃避——与其说这是人性的本能,不如说就是一种没教养的体现。
从不主动反省自己,不但没有任何帮助,有时候还容易引起矛盾。
论语中讲到:吾当三日而自省。
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善待他人。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懂得反省就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镜子不仅能看到我们的外在,内心的镜子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虚心检讨自己,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越来越好。一个人如果失去自省的能力,他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日子将越来越糟糕。
做任何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要怪别人,更不要充满戾气,要先“反求诸己”,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再谈到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教育全权托付给了当老师的,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
大家都应该明白,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做人老师。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息息相关。
老师不能保证孩子良好的品行。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无论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婚姻等,都会受父母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那45分钟的课堂教育。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郭德纲曾经对他儿子郭麒麟讲过一句话:我现在对你教育严厉,是为了以后让外面的人都别瞧不起你。对此表示一万个赞同。
还记得我小时候,我的姥姥便一直对我言传身教的教导我,告诉我让我做个懂规矩懂礼貌的孩子,因为如果让外人说了句:这孩子怎么这么缺家教!那就是最大的侮辱。因为如果被人批评这孩子缺家教也就是对其家长及一家人的羞辱。
记得一次给家长及学生面试的时候,家长与我讲了孩子的叛逆情况,所以我与家长深入聊了聊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讲到: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换句话来说,您的孩子只是我N个学生中的一个,课程结束后就要面对分离,所以说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并不代表全部;但当家长的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比你挣了多少钱更加了重要。
那么讲到学历与教养的关系,如果学历与教养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也不确切,毕竟经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人,大部分还是有教养的。但我们也均听过一句话:人可以没学历,但不能没教养。
还记得前几年某大学教授在快餐厅对着一名女服务员大喊大叫的视频,真是让人感叹如此教养的老师也配当老师?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你的修养及教养就完全地暴露出来了。
其实教养的核心就是:心里装着别人,即使你不认可他人的观点,也会懂得尊重别人。
和没教养的人共处,如坐针毡;和有教养的人一起,如沐春风。
最后总结:
戾气——当今社会一种致命的毒药,希望大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中,都不要做一个满是戾气的人,更一定要远离那些充满戾气的人。让我们做一个充满正能量、三观正、有教养、有修养之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