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亚洲首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投运,标志着一张以鄂州为起点,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空中高速公路”网络正式形成。为什么这张“空中高速公路”网络能如此高效?答案正是其背后的多项“黑科技”。

“鄂州花湖机场从规划选址到正式投用,处处都离不开科技的加持。”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传统机场不同,鄂州花湖机场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神经系统”的智能机场。经过数字化建造,最终交付出的鄂州花湖机场是实体与虚拟精准吻合的孪生机场,其中实体机场是机场运行的“骨肉躯干”,而通过各类传感器与通信网络组成的传感系统则是机场的“神经网络”。

鄂州花湖机场控制塔 (实习生 邓子依 摄)

在机场运行时,实体机场中飞机、车辆、人员、无动力设备的情况都会通过由近7万个传感器组成的“神经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规划大脑”,“规划大脑”进而在海量数据基础上,根据运行规则和算法进行分析比对,输出最优方案给指挥人员,而“执行大脑”的各类业务系统, 则能够直接向一线人员下达指令,形成运行闭环。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 (实习生 邓子依 摄)

此外,鄂州花湖机场除了实体与虚拟精准吻合的感知控制系统外,还有智能跑道、泊位引导、融合定位、模拟培训等多项“黑科技”加持。首先是智能跑道,鄂州花湖机场的跑道选用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光栅阵列传感技术,机场在跑道、滑行道、联络道、机坪等地共敷设了5万多个传感点,跑道的每一块道面下都有一个传感点,能够捕捉飞机滑行产生的振动波形,判定跑道的脱空、起鼓、错台等,也能感知到跑道上运行的物体,能监控跑道入侵、记录运行轨迹等。

同时,鄂州花湖机场的目视泊位引导系统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线激光雷达替代了传统单线雷达,该项技术突破了国外的专利封锁。在飞机泊停时,泊位引导系统可通过高精雷达识别出人员、车辆、廊桥的位置和动作,自动采集包括挡轮挡、撤轮挡在内的保障节点。

航站楼前泊停的飞机 (实习生 邓子依 摄)

模拟培训系统则是机场为机场员工培训而打造的多人互动模拟系统。机场员工可通过航空模拟器参加培训,不同岗位的员工可“共享”一个机场场景,就像联网游戏一般,而模拟器中的机场场景则是基于机场BIM数据一比一还原的,同时该系统在员工培训时还能自动生成多个机场场景角色与员工互动,保证了员工培训的真实体验感。培训过程中,该系统会将整体培训场景完整记录下来,参加培训的人员可在培训之后以第三人称视角查看自身操作是否符合规程、是否符合标准。

在如此之多的“黑科技”加持下,鄂州花湖机场先后入选民航局首批四型机场示范项目、住建部首个基于BIM的造价管理改革试点、民航局首个“空侧无人驾驶”试点、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创新服务典型案例、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等一系列行业示范标杆。

标签: 参加培训 高速公路 引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