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徐荣钦

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一季接一季,夏粮基础打得牢,秋粮“重头戏”更要唱得好。7月至8月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我省充分发挥15个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和一大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引领作用,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田头,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新技术模式,坚持用绿色发展实现金色丰收。

大数据监测精准“智斗”


(资料图)

7月12日,荆州市荆州区,天河国富家庭农场。两名植保工作人员正在田头仔细查看一台“大家伙”。这是一台安装在农场的病虫测报设备,通过高空投射灯,诱捕水稻田的害虫。技术人员将害虫样本送回实验室检测,通过观察害虫的形态,可研判监测的害虫成虫种类和数量,预测下一代害虫的防治时间,更好地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提高作物产量。

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植保绿色发展、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手段。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我省大力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加大调查范围,规范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提升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将病虫害防治从“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今年以来,荆州市已布设国家级田间病虫监测站点3个,配置自动化、智能化监测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设备45台(套),在病虫发生防控关键时期,严格执行周报制度,密切跟踪。

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今年我省早稻病虫害防控处置及时,为害较轻,病虫累计发生面积较上年减少三成左右,防控处置率达到99.7%。

给害虫布下“温柔陷阱”

“走,去看我们给害虫布下的陷阱。”7月20日,孝感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万亩糯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基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总农艺师杨志远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们的新“帮手”。

绿油油的稻田中均匀分布的几百个黄色和白色的飞虫食诱器,格外显眼。田埂上,每隔120米悬挂着一台太阳能杀虫灯。杨志远介绍,天黑之后,杀虫灯会亮灯,周围的电网能放电,原理是飞蛾扑火。虫子碰到电网后,就会被击杀掉进落虫桶里,可最大程度地保障水稻不受病虫的危害。

治虫不能只看田里。记者注意到,田埂边还种植一种叫香根草的植物,散发出一种独特香味。据介绍,这种植物可诱集二化螟雌虫在其上大量产卵,并利用自身活性物质影响幼虫发育,从而减轻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通过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集成,示范基地可增产15%以上。目前,孝感市已建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118个,示范面积94万亩,有效引领该市粮油产业由依赖资源消耗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

病虫防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一刻也松懈不得。今年初,农业农村部、中央编办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我省正积极推进意见落实,确保2022年底前实现县乡病虫害防控责任明确到机构、明确到岗位、明确到人员。7月20日,全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现场会在应城召开,再作动员:各地要乘胜追击、再接再厉、尽职尽责、科学防控,坚决打赢“虫口夺粮”这场硬仗,坚决完成全省粮食生产500亿斤目标。

标签: 关键时期 监测预警 粮食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