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谭婷婷 陈艳
(资料图)
“欢迎您第11次来鄂州花湖机场高速,进收费站请走第三股道!”8月5日,从武黄高速陈桥互通转入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抬头看向情报板,司机刘师傅一脸惊讶,屏幕上还显示花湖机场的航班信息。
这条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的高速融合了5G、北斗定位、量子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仅是湖北首条智慧高速,也是国内最“聪明”的高速公路之一。
奥秘——就在它身上的1.6万个“神经元”。
路灯随季节调节
行驶在双向六车道的宽敞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这在高速路上十分罕见。一旁的湖北交投武黄运营公司机电管理员胡永梁介绍,沿线700多盏LED低杆智慧路灯,不仅能根据季节、气候、日落情况自动调节开闭时间、亮度,还能在夜间照亮司机的路,通过感知系统根据车辆多少“渐变渐亮”,防止司机眩晕的同时还节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感知系统安装在间隔70米的灯杆上,被称作车路协同的路网感知系统。胡永梁说,灯杆根据需要还可以加装激光雷达、高清监控、路侧单元RSU、微波车辆检测器等设备。
这些智能装备高速运转,得益于指挥中心这一“最强大脑”。
走进科技范十足的鄂州花湖机场高速指挥中心,只见11米长的大型曲面屏幕上,实时显示车辆行驶轨迹,精确到车道级。这个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BIM建模技术,涵盖全域孪生、智慧出行、智慧管控、智慧感知、智慧运营和车路协同的内容。系统能实时显示道路结构健康状况、路面运行状态、车速车距与行驶状态等,实行全域、全天候实时监测管控,即使在恶劣天气下,车辆可实现全天候通行。
灵敏的感知能力,来自于强大的“感知神经”。据悉,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姜德生带领下,技术团队攻克了时空精准同步、不同空间坐标系转换、多源数据匹配和优先级判定、缺失数据插值和车辆轨迹全域拟合等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将阵列光纤光栅技术应用于智慧高速领域。13公里路段上,每间隔5米布设1个光栅传感器,全线共计1.6万个,结合视频、雷达等技术,形成全路“触觉+视觉+探测”多重高效感知神经网。
发生交通事故,可秒级感知、分钟级响应
通行高速公路,安全行车是关键。
湖北交投武黄运营公司副总鲁传杰介绍,高速上发生交通事故,指挥调度系统秒级感知、分钟级响应,根据预设应急预案自动通知各相关单位赶赴现场,提升道路应急处置效能。此外,“聪明的大脑”通过光纤光栅的自动感知,实时监测道路结构健康状况和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及时预警病害和故障,自动生成维修派工单,实施预防性养护,确保高速公路安全。
通行更便捷。在智慧感知下,收费站实现入口预称重、出口预付费,如此,抬杆速度比一般收费站快3倍,车辆进出更快捷。记者发现收费站两米高的收费机器人上岗,可识别车型,感应“吐”卡,还能识别ETC车辆,自动扣款,还支持手机移动端等多种支付方式。
“这还是一条高颜值的路。”指着郁郁葱葱的各种花草,鄂州花湖机场高速收费站副所长韩佳成称,高速中央隔离带、挡土墙运用垒土生态种植技术,对植物根部温湿度及含氧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滴灌控制系统对植物实现智慧管养,打造路沿绿化精品生态景观区,实现“车在路上跑,人在景中行”。
货车可无人编组自动高效运行
作为一条唯一直达花湖机场的高速,如何为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做好大宗货物集散,保障货运物流畅通?
鲁传杰介绍,机场高速有专用APP呈现车道级导航,路侧情报板提示个性化信息,路况及前后车辆信息精准掌握,辅助驾驶者预见性变道、控制车速车距。
比如,当道路通行的货车所占比例较大时,情报板上就会显示客、货车道及车速标识,采取货车专用车道管理与限速控制,从而实现客货分离与货车编队行驶,保障不同车辆的安全高速行驶。
让物流更高效。机场高速、机场航空、物流公司三方信息平台无缝衔接,实时获取通行车辆、排班班次、货物重量、行驶时间等信息,为助力公空高效联运打下坚实基础。恶劣天气下,物流车辆通过前车引导、后车跟随的方式实现全天候低速编队通行,保障货运不中断、不滞留,为机场货物快速集散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