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总有小伙伴问小编岑参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是什么,小编为此在网上搜寻了一些有关于岑参是哪个朝代的(刘禹锡是哪个朝代的)的知识送给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建国工二百八十九年。唐朝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也带来了文化的极度繁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诗。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资料图】
唐朝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由于四川和唐朝都城长安毗邻,这些诗人中,有不少人的人生都和四川发生过关联。他们或在四川出生,或在四川游历,或者在四川为官,或者在四川避难。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他们诗歌的内涵。他们描绘四川的山川市井,抒发对人生和时局的感慨,表达他们对天下苍生的关切,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本文搜集整理了唐朝主要诗人在四川的活动情况,包括他们在四川生活创作的时间,活动范围,与当时时代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整理,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那个时代,了解那些伟大的诗人,从而更加深入的去理解他们的作品内涵。
我们一般把唐朝诗歌分为几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时期的诗人,其生活和创作,主要的历史背景是武则天与李唐的政治斗争。盛唐时期诗人的人生,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盛,潘镇割据的混乱和安史之乱的动荡,起落很大。中唐诗人面对的是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凋敝,晚唐诗人则开始面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诗歌时代的高潮正在慢慢退去。
唐朝各个时期主要的代表诗人及生活时期如下:
上图中,红色标注的诗人,他们的人生都和四川有密切的联系,包括: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杨炯,四川本土诗人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高适、岑参,中唐的薛涛、刘禹锡、白居易、贾岛、元稹,晚唐的李商隐。
白居易没有在四川生活过,但是他的弟弟白行简,当时在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在今绵阳三台县)卢坦幕下任职。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担任江州司马期间,写过一首诗《寄行简》,就是写给他弟弟的,表达了对弟弟的牵挂,算是和四川有间接关系。
同时,白居易和当时在四川通州(今达州)的元稹,和在成都的薛涛书信往来频繁,和元稹有很深的私交。元稹听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给白居易,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可以说,白居易和四川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其余红色标注的,都是曾在四川工作生活过。可以看出,唐朝诗人中,一半的人到过四川。这个是很高的比例。
这些与四川有关的诗人,在四川的主要活动区域不只限于成都,还有周边不少地方,如下图。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四川包含今天重庆。刘禹锡曾经在夔州(今天的重庆奉节)担任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杜甫曾经到过路过夔州并停留。
元稹曾经在通州(今天的达州)当过3年多的司马(相当于刺史的助理),是唯一到过通州的诗人。在这期间,元稹写下了《连昌宫词》,这首诗通过一个老人之口叙述连昌宫的兴废变迁,反映了唐朝自唐玄宗时期至唐宪宗时期的兴衰历程,探索了安史之乱前后朝政治乱的缘由,表现了人民对再现升平、重开盛世的向往和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强烈愿望。此诗语言丰富,形象鲜明,叙事生动,笔触细腻,是“新乐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唐诗中的长诗名篇之一。
梓州(今天的绵阳三台),是唐朝东川节度使的官府所在地,当时相当于省会的位置,好几个诗人都曾在那里游历或者做官,比如李白曾经去那里玩过,杜甫曾经在梓州暂居(投奔朋友),并在梓州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当时是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外,陈子昂出生在梓州下面的射洪。垂拱二年(686年),36岁的杨炯被贬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相当于司法局的办事员),这一年,27岁的陈子昂已经随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了。这一年,武则天宣布实行告密制,凡告密者有奖,还要归还政权给李旦,但是吓得李旦不敢接招。
大中五年(851年11月,李商隐到梓州(三台)担任幕府(顾问)。《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元稹第一次到四川是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去查案子,也是去梓州(三台),在路过嘉陵江边的时候,写下了《使东川·江花落》
使东川·江花落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可以看出,梓州(今三台)曾经群星荟萃,是当时的网红打卡地,留下很多著名诗人的足迹。
837年,因推敲出名的诗人贾岛,被贬做遂州长江县(今遂宁市大英县)主簿, 相当于副县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今安岳县)任司仓参军(管仓库),会昌3年(843),升任普州(今安岳)司户参军(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正八品,应该是科长级),但是还没来得及上任就去世了。贾岛这位著名的诗人,人生的最后六年是在四川,他的好友圈有孟郊,韩愈,想必贾岛和韩愈也曾多次讲起过四川吧。
李白24岁之前都在四川,主要是学习和玩。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721年,李白21岁,在成都瞻仰司马相如琴台、扬雄故宅,此后几年游历蜀中各地。在成都期间,李白写了《登锦城散花楼》。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那时成都的市中心有一个大湖,叫摩诃池,湖水荡漾,杨柳依依,游客摩肩接踵,散花楼是湖边一个观景楼,是当时成都的地标建筑。现在湖没了,楼还在,是在琴台路路口重建的,隐匿在高层建筑中,没有了地标建筑的风光。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应该是在乐山犍为附近写的。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今天的犍为,很多人都知道有个嘉阳小火车,清溪镇也还在,但是很少人知道当时犍为的清溪镇是南下水路出川的交通要道,李白,杜甫,岑参都曾经在清溪镇发过呆。
李白写了很多首关于四川的诗,如《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送友人入蜀》,《蜀道难》。《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刚离开四川不久,里面的低头思故乡应该也是怀念四川吧。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除了李白和陈子昂,薛涛算是家乡人,外地来川的诗人中,入川最早的是王勃。总章二年(669),王勃因戏草檄英王鸡文为高宗所怒,为沛王所逐。这年五月,19岁的王勃入蜀,留下了《入蜀纪行诗序》。
杜甫760年春到达四川成都,在四川呆了八年,算是比较长的了,去的地方也多,除了成都,还去过都江堰,青城山,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先后暂居过梓州、汉州(广汉)、阆州。据统计,杜甫一生写了1400余首诗,仅在成都就作了约475首,著名的《春夜喜雨》,《赠花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还有写都江堰的《石犀行》,写青城山的《丈人山》,感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琴台》,这些都是在成都写的。
绝句四首(其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城天下幽的说法,据说也来自杜甫的《丈人山》,因为其中有一句丹梯近幽意。
四川的很多山水,都留下了唐朝诗人的足迹,也因为他们,以及他们的诗作,投射进了历史的背影。唐诗与四川,诗人与四川,在历史的时光中,留下了很多故事,留下了很多诗篇。时光交错,是四川让这些诗歌/诗人更有光彩?还是这些诗歌/诗人让四川更加厚重?
古人已去,余音不绝,文章千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