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得益于持续多年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武汉湿地“天花板”级别的野生植物品种野莲、野菱、野大豆、粗梗水蕨的生存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武汉湿地里,除了栖息着432种野生动物,还生长着408种维管束高等植物。其中,野莲、野菱、野大豆、粗梗水蕨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是目前发现的武汉湿地保护级别最高的野生植物品种,堪称“湿地四宝”。

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成片的野莲 (央广网发 龚建国 摄)


(资料图片)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沉湖湿地生长的野莲不少于5000亩,每年夏天荷花盛开,呈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

在江夏区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鹅公湖和团墩湖近岸处,也生长着成片的野莲。

在这两处湿地内,还生长着大片野菱。其中沉湖湿地野菱面积累计达2000余亩,主要分布在王家涉湖、沉湖及周边的沟渠中。今年夏天,2万余只灰翅浮鸥等夏候鸟飞来,在野菱上筑巢繁殖。

灰翅浮鸥在沉湖湿地野菱上筑巢繁殖 (央广网发 秦炎 摄)

2020年夏天,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在府河流域开展本土湿地生态修复和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茎叶长得像鹿角的粗梗水蕨野生种群。在沉湖湿地、安山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内也发现了粗梗水蕨的踪影。

东湖落雁景区一处池塘内的粗梗水蕨 (央广网发 杨星宇 摄)

为了深入研究,扩大粗梗水蕨的种群,专家团队在实验室繁殖出了粗梗水蕨幼苗。随后在东湖落雁景区选择了一处池塘,投放人工繁殖的粗梗水蕨幼苗,进行迁地保护试验。今年,这处池塘内,已自然萌发、生长出数十株粗梗水蕨。

涨渡湖湿地内的野大豆 (央广网发 沙茜 摄)

2021年,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沙茜,带领团队在新洲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多处湖岸发现了成片的野大豆。

“这表明,经过生态修复与保护,涨渡湖湿地野大豆种群相对稳定,已能够在当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沙茜说。

标签: 粗梗水蕨 自然保护区 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