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记者从全省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利用技术视频培训会上获悉,宜昌市近年来不断深化耕地分类管控,狠抓“防、控、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成效显著。
“防”字当头,落实落细源头预防。宜昌市强化耕地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实施“种药肥革命”,全面推行“新种”“老肥”“绿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涉粮涉重问题整改,完成反馈问题点位的跟踪核实评估验证和综合治理,举一反三开展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开展耕地障碍因子调查,检测农田土壤和农产品样品2389个,检测农业投入品、底泥、灌溉水、降水、降尘、成土母质等样品335个,弄清粮食主产区污染成因,明确管控对策。
“控”字为重,全面实施分类管控。宜昌市统筹推进分类管理,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台账管理体系,一体推进全市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安全利用,今年安全利用措施全部落实,市级采样任务全部完成,省级采样任务已完成96%。完成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数据与“三调”数据的初步比对,为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作好了准备。
“治”字为要,创新推进综合治理。长阳、五峰等7地实施了耕地障碍修复项目,累计示范治理2.6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市受污染耕地治理。探索集成治理技术,开展“康稻1号”等水稻低积累品种对比试验,土壤调理剂、钝化剂试验。开展了产学研协作,与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农田环境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在市农业生态站挂牌,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据宜昌市农业生态站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措施,坚持分类管理,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为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