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奇发蔬菜种植合作社菜农正在整理采收的黄心菜。


(相关资料图)

黄陂区港湾永旺合作社,前段时间用农机翻地准备种油菜。

长江日报讯(记者贾蓓)随着秋收的结束,我市秋冬种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中。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市今年秋冬种要按照“稳麦扩油”总体思路,确保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16.01万亩以上,扩种油菜面积4万亩,完成100万亩秋冬蔬菜播种任务。

秋冬季是作物换茬的关键时期。全市要求,各有关区要坚持“宜麦则麦、宜油则油”,确保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只增不减;要不折不扣完成油菜轮作试点项目,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撂荒地扩种油菜,打造集观光、食用为一体的示范亮点;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施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最大限度防止出现连片大面积冬闲田。

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秋播期间降雨偏少,各有关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抗灾保丰收意识,精细调度水源,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要指导农民抢墒播种、适期播种,落实好抗旱保苗技术措施,力争实现一播全苗;要大力推广优良的小麦、油菜品种;要结合小麦生产特点,加大减肥减药、节种节水、省工高效等绿色技术集成创新;要严密防范后期可能出现的连阴雨、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组织农民落实清理厢沟、化控除草、病虫防治、冬前镇压、看苗追肥等措施。

全市将持续推进“菜果茶”基地提档升级项目,重点发展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生产,提高“春淡”期间蔬菜自给力。

各有关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举办培训班、进村下田指导等方式,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等作物冬前管理;要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办一批示范样板;要切实加强农资供应和农资市场监管,指导农民合理选用农资,吸引更多农民投身秋冬种热潮。

【记者探访】

■播种的油菜已经冒头

“我们的油菜两周前就播种完了。现在有的地里已经冒出来一点点小苗。”黄陂区港湾永旺合作社今年播种了一千亩地的油菜,合作社理事长胡丹介绍,油菜种是农业部门提供的优质双低油菜籽,合作社依旧采取机播的方式播种,发挥智慧农场的优势对油菜进行水肥管理。

“今年夏季高温,但我们的水稻依旧丰收,所以油菜肯定也能种好。”胡丹算了一笔账:一亩油菜地菜籽的产量在300斤以上,合作社种植油菜,主要增收点在于,三月油菜花开时,市民可以来赏花,蜂农可以来采集油菜花蜜,蜂蜜可以直接卖给来赏花的市民,另外,收的菜籽品质好,可以送到周边榨坊榨出菜籽油。

“我们目前在做的‘农业+’项目,就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田园教育、科普研究、田园观光这几项都能引来人流,优质菜籽油完全可以自产自销。”在胡丹看来,种油菜不仅能带动合作社的新项目,也能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希望这周能下点雨。油菜只需要一点点的湿润就可以发芽。今年的天气实在太旱了。”在新洲区陈田村,浠水柏杨山牧业公司老板向光明流转的300亩土地,也已经种上了油菜。

今年4月,向光明应陈田村第一书记田中文邀请,来建设一座奶牛观光牧场,流转的300亩土地种下了玉米——玉米和秸秆收割后,厌氧发酵可制成玉米青贮饲料,用来养牛。

今年夏天高温,向光明的玉米地收成不好,秋播的油菜成了他的希望。“油菜籽是农业部门免费提供的,利用秋冬闲田种油菜也有一定的补贴。”向光明说,“种油菜主要就是种子、肥料、除草和灭虫需要投入,这个投入是政府补贴覆盖一部分,自己再投一部分。一亩地能收近300斤菜籽,按照3元一斤的收购价来算,每亩可以赚几百元。”

■冬小麦能种尽种

在蔡甸区五姓口村,村民正在进行冬小麦的播种。村支书刘爱国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种了一部分晚稻,上周才刚刚收割。

“我们种的是晚稻,避开了夏天的高温期,所以这部分晚稻收成不错,一亩在1200斤以上。”刘爱国介绍,“往年,村民们收了水稻,会选择种油菜,但油菜应该十月上旬就完成播种,今年有些来不及了,所以现在我们选择在能种小麦的地块上种小麦。”

五姓口村里的耕地一部分地势比较低,是正宗水田,不适合种小麦。“冬小麦的产量不高,一亩只能产出千把斤,好在冬季的病虫害少。现在,村里正在动员有劳动力的农户,把地势高的田都争取种上小麦。每亩有一点补贴,虽然不高,但对农户来说也是一个鼓励。只要有能力,我们不会让好田地空放着。”刘爱国说。

■目前主要种植快生叶片菜

10月25日10时许,位于黄陂区三里镇红联村的武汉市奇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叶佳正与妻子一起在地里采摘黄心菜。“我们家种了14.8亩地,收成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五六百斤蔬菜,一年的毛收入有十几万元。”叶佳说。

合作社负责人张从高介绍,合作社目前共有5000多亩地,主要种植快生叶片菜。秋冬季节,地里主要有小白菜、茼蒿、芹菜、娃娃菜、生菜、黄心菜等十几个品种蔬菜。“一般来说,合作社每天可以供应超过15万斤的蔬菜,不过今年夏季的高温对蔬菜生长有影响,现在每天的出菜量在10万斤以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合作社的出菜量也在增加,预计不久就可以恢复。”

“今年为了应对旱情,我们打了约150口机井用于取水,地里都安装了喷灌系统。现在,合作社的菜地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用光照等环保的方式驱虫,落实减药减肥政策,出产的蔬菜更加安全。”张从高说,菜农白天将蔬菜采摘整理好,18时许运蔬菜的大卡车就来了,22时前全部装车运往市内各大菜场、超市、批发市场等,第二天市民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基本上24小时,就可以从田间到餐桌”。

据了解,目前我市在园蔬菜面积为75.27万亩,同比面积增加,近一个月可采收上市量为15.5万吨以上,日均可采收量达5100吨以上,可充分满足市民需求。

(长江日报记者贾蓓 潘璐 通讯员李秋景)

标签: 长江日报 农业部门 播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