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是殷商时期
篆书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也是最早出现的,距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最初人们为了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便将其中的内容刻在了兽骨或是龟骨上,因此篆书也被称为甲骨文。
篆书分为大篆以及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钟鼎文以及石鼓文,钟鼎文出现在青铜时期的商周,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被称为金文,石鼓文是战国时期被刻在石头上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也比较统一,从结构上来讲对称匀称,笔画纵势,用笔时锋圆转,但是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
篆书和汉字的对比
篆书分为大篆以及小篆,大篆是甲骨文,与汉字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大篆字体为匀圆的线条,字体的外形更加贴近实物,仿佛是在画画一般,汉字则是讲究一波三折,笔画工整,有条理。
小篆阶段,字体发生一部分的变化,与汉字的距离也在逐渐的缩小,字体开始定型,讲究轮廓、笔划以及结构,使字体更具有符号性,减少了书写上的麻烦,以及认读上的困难。
篆书在早期处于不规范的时期,一个字能有多种写法,其中象形的成分较多,进入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对称均匀,具有圆润、遒劲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