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该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以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为宗旨,熔诸子百家之说于一炉的理论巨著。
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共160篇,20余万字。《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它写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吕氏春秋》并没有均等地对待各派学说,并没有简单地把各家观点原封不动地糅合在一起,而是赋予所吸收的各家学说以新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和春秋不是同一本书,成书时间,作者和对于历史的意义都不同。《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的,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书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