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二桃杀三士是中国古代一则历史故事,最早记载于《晏子春秋》,后演变成成语,表示用计谋杀人。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五》。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场景。汉代乐府诗《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二桃杀三士,这个计策成功了吗?看似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都死了,但其实这个计策是失败了,而且是败的离谱。
首先齐景公和晏子想要的是这三人的性命吗?并不是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齐景公和晏子想要是这三人互相斗争以削弱这三人背后的宗族势力,并收回这三族手中的军权。
再看晏子使出这一计策之后公孙接的反应。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在现代人看来可能会觉得一个桃而已,大不了不吃就行了,但是这三人都是勇士,“勇”是他们能获得现在的身份和地位的基础,“不受桃,是无勇也”,既然无勇,那么君主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剥夺你们的权力和地位,甚至他们身后的家族都要受牵连。如果三人争夺这两个桃子,三人及其背后的宗族势力互相斗争也同样会互相削弱,君权可以乘机得到加强。
结果这三人都自杀了,这其实是破解“二桃杀三士”这一计策的最好办法。看这三人死后齐景公的反应: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葬之以士礼”意味着这三人的名望都没有受损。这三人用自己的死保住了自己的名望,同时也保住了自己身后的家族。如果三人死后齐景公继续削弱三族的势力,三族必然会联合起来对抗君主。
最后总结一下,二桃杀三士是一个阳谋,如果不受桃就是不勇,要被削弱,如果争桃了,三家相斗也要被削弱。但是这三人用自杀的方式破解了这个局,同样是阳谋。三人都是忠于国君的勇士,如果三人自杀了国君继续削弱三家的权利势必会激起三家的联合反抗,而且会让其他忠于国君的臣子感到心寒,这样国君就是不义,国君不义臣子甚至有理由将国君废除另立新君。所以二桃杀三士是失败了,而且是败的离谱,不仅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甚至还削弱了国君的威信,同时还在田氏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种子,成为后面田氏代齐的祸根。
标签: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 历史故事 晏子春秋 晏子的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