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村民正在采摘栀果。

三峡晚报讯(记者聂烽 通讯员田亚敏 江清萍 尹君军)“花开如玉子如金,望气红黄栀子深。”深秋初冬时节,在长阳都镇湾镇,规模化种植的栀果成熟进入采摘期,小小栀子果,成为撑起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11月24日,一树树、一排排、一片片栀果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金黄,扮靓了田野,妆点了村庄。趁着晴好的天气,都镇湾镇嵩水坪村村民孙成喜在村民们的帮助下,集中采摘地里的栀果,“种了四五亩栀果,今年虽然干旱,但栀果是增产年,今年鲜栀每公斤能卖四五块钱。”

嵩水坪村种植栀果的历史由来已久,起初都镇湾全镇开始发展栀果产业,嵩水坪村看准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不少村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每年五、六月,栀子花开,不仅漂亮,富余花朵加工后可以做成栀子花茶;入冬后果实成熟又可用于提取天然食用色素,同时还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随着栀果产业的扩大,村民们也在产业中琢磨出了新门道。

孙成喜介绍,栀果田里还可以发展茶叶,种玉米、黄豆、红薯都可以,循环农业效益还不错。

一地带来多项收,“金果果”必定成为“金饭碗”,村民们发展栀果的兴趣自然浓厚,但全凭传统的种植和销售,无法将产业价值“吃干榨尽”。于是,建初加工厂、办合作社成了都镇湾镇的新探索,该镇横山村村民刘定春就是探索者之一。依托栀果好品质,刘定春在自家办起了一个小炕房,炕干的栀果卖到成都、重庆等火锅底料市场很受欢迎,“个头大、颜色红,做火锅底料颜色鲜艳。”

刘定春的做法在都镇湾镇已经不是个案,截至目前,全镇桅果初加工厂已经有了4家,可基本实现全镇栀果主产村的鲜栀就地就近初加工。都镇湾镇一栀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克望,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收购量比以往翻了一番,达到1200多吨,一部分交给色素厂,一部分卖给香料市场。

好产品找到“好婆家”的愿景已经实现,但走得长远,还需要靠品牌引领,“金福红栀”这张国家地理标志产业的名片就是品牌的支撑点。当地还运用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方法稳定这项产业。“成立金福红栀协会产业党支部,通过支部带领产业协会,协会服务市场主体和栀农,实现抱团式发展,保证栀果质量,提升栀果品质。”都镇湾镇人民政府镇长杨奎说。都镇湾镇现有可采摘的栀果园(丰产园)两万余亩,目前全镇栀农每年可实现收入超6000万元。如今,都镇湾镇还在继续提升栀果种植新技术,面积和产量得到了稳固,品质年年攀升,市场份额在行业内也有了一席之地。

标签: 都镇湾镇 一席之地 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