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打造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品牌,成为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综合性阵地。


【资料图】

“常态化”服务

“文明之花”遍地盛开

12月1日,黄石铁山街道九龙洞社区,寒风吹拂,落叶飞舞,但枯黄的树叶一落地,立即被一支长长的铁镊子夹起来,塞进黑色垃圾袋中。这一系列干脆利落的动作,来自70多岁的杨秀文,她穿着羽绒服,外面套着红色志愿者马甲,发现一片落叶、一张碎纸,就会立即上前捡拾起来。

志愿者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常识 (央广网发 华文莉 摄)

“每天都有我这样的‘红马甲’穿梭在背街小巷、居民单元楼栋,巡查和劝导一些不文明行为。”杨秀文说。如今,在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的街道、社区,随处可见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这是一支庞大的志愿者团队,不仅有耄耋老人,青少年、全职妈妈、白领精英也纷纷参与进来,他们或维护公共秩序,或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志愿红”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据该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坚持项目带动、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花开遍地”。

目前,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备“8+N”共14支志愿服务队,全区共建立志愿服务队伍430支,基本形成纵向涵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辐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联动网络,志愿服务时长和注册人数均位居全市第一。

“项目化”运作

“文明之风”吹暖人心

冶矿路社区“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成立4年多来,坚持为社区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健康检查、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家电维修、送菜到家等上门服务。在大王镇,“翔鹰”青年宣讲团以红色港西为依托,为群众讲述红十五军英勇抗战的故事,使党的历史“飞入”寻常百姓家。

志愿者上门服务老年人(央广网发 华文莉 摄)

在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类似这样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该区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新”出发,通过志愿项目摆擂台,文明实践比高低等方式,设置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项目带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让百姓更广泛参与、更直接受益。

此外,该区不断创新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拓展志愿服务领域,重点建好志愿服务项目库,特别是与黄石志愿者学院合作,精准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建好志愿服务“基本盘”。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库建设,该区还对辖区范围内的能工巧匠、“社区五老”、群众性活动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乐于参加志愿服务的居民进行集中摸底,针对群众需求,精准开发志愿服务项目。

“品牌化”引领

“文明之城”引领风尚

在建设路社区,“柯三腊”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热心社区公益,谁家有棘手的事,他都乐于去帮忙。这样的身边“闪光点”影响引领了一群人,每当有居民遇到困难,总会有好邻居及时出现。随着志愿服务群体的不断壮大,“柯三腊志愿服务队”就这样诞生了。

志愿者向市民宣讲党史(央广网发 华文莉 摄)

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一面旗帜,对于鼓励和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近年来,该区通过品牌项目示范,使一大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深入人心,包括聚集了青年力量的“翔鹰”青年宣讲团、邻里守望的“银发志愿团”、带头自管的胜利社区“我爱我楼”志愿服务项目等,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激发了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力,传递爱心、共建文明。

今年,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不仅继续培育和打造有影响力、有道德高度的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还利用品牌向心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活动、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群众急需、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品牌项目建设为引领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化发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黄石开发区·铁山区相关负责人说。

标签: 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 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