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双
文明贵在养成,文明重在实践。今年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开发区·铁山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进一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该区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理论宣讲为引导、以暖心服务为桥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了开展志愿服务的平台、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
如今,遍布城乡的理论宣讲,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播种于开发区·铁山区,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绘就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资料图)
“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
“文明始于心,践于行,构成一个城市和谐有序的关键是文明有礼。”12月2日,在开发区·铁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正在进行,数十名居民围坐一堂,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解仪表、着装、坐姿等文明礼仪,积极做文明礼仪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而在实践中心的另一侧,居民们或闭目养神,或休闲运动,或捧茶阅读,享受美好生活。而墙绘漫画生动传神地描绘着各个镇(街)的文明风俗、志愿模范、文明家庭等身边故事,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为全区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健身活动、科普宣传等活动的阵地,该实践中心以提升全区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着眼点,统筹调配、联通共享全区公共服务资源。
在这里,零散化志愿服务走向常态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配备了“8+N”共14支志愿服务队,全区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430支;在这里,常态化志愿服务走向项目化,“幸福来敲门”“彩虹管理”“小小导游团”等130余个务实、管用、暖心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健全建立完善;在这里,志愿服务项目走向品牌化。今年7月,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这里举行,十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汇聚青年力量的“翔鹰”青年宣讲、邻里守望的银发志愿团……代表了开发区·铁山区志愿服务的广度、深度、高度。
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该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各具特色,铁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址铁山幸福园,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实践所标准拓展各类功能室;金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利用下属文化站的阵地,在文化站的基础上赋予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汪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取“党建+文明实践”模式,发动党员带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该区充分整合组织、文化、民政等部门资源,采取“一室多用”“一站多能”方式,打通“乡镇文化站”“村村响”“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率、利用率、开放率,基本形成纵向涵盖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辐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联动网络。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6个,实践站121个,主题公园(广场)62个,实践长廊41个。
“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凝聚奋进力量
在开发区·铁山区,各地的宣讲团队结合地方特色,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理论宣讲“百姓讲、讲百姓、百姓听”。
“打竹板,说了话,今天宣讲二十大,中华民族要腾飞,追梦路上大步跨……”11月23日,开发区·铁山区友爱街社区活动室内,不时传出阵阵欢快的快板声。在百姓宣讲故事会上,“黄石楷模”巫东明用铁山话生动地讲述着大冶铁矿的“前世今生”,讲述亲身经历的城市发展变化及获得感和幸福感,歌颂着黄石人继往开来的奋斗精神,引导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
“我是开发区·铁山区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得益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号召,我可以发挥我的特长,宣传党的好政策!”巫东明说,作为大冶铁矿的退休职工,他对这片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他纳入志愿服务队,让他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编成通俗易懂的快板。
初冬时节,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港西村红十五军组建地旧址,阳光下的红墙愈发鲜艳。11月29日,走在港西村的红军路上,路两旁林立的李清塔、红军洞、红军陵等有关遗址,似乎在诉说着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
“金竹山下红旗漫卷,港西村里军歌嘹亮。”“翔鹰”青年宣讲团结束了第142次《红色记忆》的义务讲解,当年壮丽场景浮现眼前,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大王镇港西村,是一座红色资源的富矿。2021年6月25日,在开发区·铁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港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红十五军纪念馆正式挂牌。
近年来,港西村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了集展示、陈列、教育、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党性教育平台。这栋古老建筑的功能演变史,展现的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入人心的过程。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分
“楼道灯不亮了,大家出门不方便,麻烦帮忙检修。”12月2日,铁山街道冶矿路社区26栋居民伏秋莲通过“志愿黄石”微信小程序,递交了这样一份需求“菜单”。
后台收到消息后,将这一“菜单”派给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电路维护经验的志愿者胡卫国、郝竹先迅速接单,上门服务。不到半小时,楼道灯重新亮了起来。
随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收到线下“点单”任务完成的反馈后,对点单居民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志愿者的服务质量,认真听取居民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们有什么需求,社区志愿者随叫随到,他们的服务非常好,生活在这里感到非常幸福。”伏秋莲高兴地说。
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依托“四单”服务模式,半个小时点亮楼道灯,这是该区志愿服务“触网”升级的一个佐证。
“只要有人来找,我们就去修,家里电灯我们修,管道坏了我们修,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随叫随到!”志愿者胡卫国表示。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不同受众,建立了线上线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机制。线上依托“志愿黄石”平台,发布服务项目,群众点单参与,积极评价互动效果。线下通过所、站志愿服务项目公示,及微信发布项目,群众到站点单等形式把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建设路社区居民张宏毅擅长维修,经常在社区发挥余热。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主动联系,免费上门修理电器、更换水管等。如今有了点单系统,他的“业务”越做越大。“借助点单平台,我可以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开展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动更加生动,内涵不断丰富,示范创建得到了大力推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爱心传递也让居民在感受温暖的同时心怀善意。截至目前,该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00余场,服务群众50000余人。全区注册志愿者78276人,志愿服务时长达6711432小时,均排名全市第一。
如今,在开发区·铁山区,一曲曲文明之歌正传唱不息;一朵朵文明之花正常开长盛。行走在街头巷尾,文明的印记随处可见。主次干道靓丽整洁、背街小巷规范整齐、人车有序文明礼让、广场公园笑声环绕……
站在新起点上,该区将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出遍地盛开的“文明志愿”之花,不断提高城市的“颜值”和“品质”,加速奔向文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