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资料图)

陪老人看病,陪孩子学习,陪逛街、旅游、跑步……近来,陪诊师、陪伴师等新兴职业在大城市悄然流行,形成“陪伴经济”浪潮。

陪伴经济覆盖的服务人群极为广泛,但凡可以结伴做的事情,几乎均可找到对应的陪伴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陪伴需求”也将不断衍生。

国金证券预测,2025年左右,中国的陪伴经济的市场将达到500亿元规模。

陪诊师等新职业兴起

“陈婆婆患有风湿,腿脚不好,她儿子前一天联系我,说预约了专家号,但他今天临时有事,就委托我陪老人去看病。”12月9日一早,全职陪诊师大杨(化名)接陈婆婆来到武汉某三甲医院。

取号报到、抽血化验、核磁检查……大杨推着陈婆婆上上下下,在医院已是轻车熟路。检查做完后,大杨把陈婆婆送回家,而自己则返回医院等待检查报告,以及向医生问诊取药。

下午3时左右,大杨把报告和药品“闪送”给陈婆婆,并拍照给她儿子确认。“今天谢谢了,保持联系,下次还麻烦你。”收到客户反馈后,大杨又匆匆赶去接下个单子。

随着医院越来越智能化、无人化,很多老人不熟悉就医流程,加上身体不好,看病需要有人同行。家人若没有时间,就得找人帮忙。不仅老人,孕妇、未成年人、残疾人、独居青年等人群也有陪诊需求,陪诊师应运而生。

陪诊师,官方定义为“社群健康助理员”,202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写入职业分类。

当下,大杨所从事的“陪伴类”岗位种类和数量正持续攀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学习陪伴者”“老人陪伴师”等职位遍地开花。数据显示,仅BOSS直聘一家平台上,相关岗位已超过两万个。

“陪伴”需求庞大多元

除了线下的陪诊、陪购、陪游、陪练,线上的陪聊、陪玩、陪考、监督等同样风生水起。

在某购物平台上,以“陪”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现十余种消费服务。陪伴服务一般是按小时收费,按照不同的陪伴方式和技能需求,费用在100元至1000元不等。记者看到,多款陪聊、陪玩产品均显示月销量过万。

“温柔有耐心,共情能力很强,让我难过的心情慢慢变好了。”“聊得很舒畅,会想不停地输出自己的观点,听到对方的回答。”……产品下方几千条评论密密麻麻。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尚重生认为,当下人们的物质需求被逐渐满足后,会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这也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一项针对中国单身族的消费调研则显示,有57.69%的人表示会为了排解孤独花钱,其中超过40%的人每个月为此花费约1000元到3000元,34%的人会花3000元到5000元。

某种意义上说,“陪伴经济”是当前社会结构催生的全新需求。

“需求很大,但是人才招聘比较难。要求高但工资不高,我们平台很多人都是兼职。”某平台招聘负责人说。

除了缺人才,陪伴经济因具有自主性、隐私性,使得部分陪伴服务处于规范监管的真空地带。消费者在非正规渠道购买陪跑、陪游等服务时,曾出现过纠纷事件。

尚重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消费者尽量通过正规平台进行陪伴服务消费,降低纠纷风险,提高安全系数。

标签: 湖北日报 安全系数 轻车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