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学家认为:候鸟的迁徙是由自身“能量消耗”驱动的,称之为“能量消耗论”。迁徙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如鸟从北方迁飞南方,昼夜所消耗的能量比在30℃定居条件下要多6倍。但到气候温和的南方能节约大量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所以,在越冬季节,“迁徙”所消耗的能量比“定居”的多得多。

而一部分科学家则同意另一种观点:候鸟迁徙是遗传的结果,称之为遗传诱导论。候鸟的这种迁徙习性,可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的冰川时期。当北半球冰雪时节到来之时,部分水鸟曾飞离故乡(原栖息地)去寻找利于觅食的地方,当这些水鸟第一次进行这种迁徙时,其它水鸟则留在故乡。可是到翌年秋天,当寒潮又侵袭时,去年未迁徙的水鸟受到同伴的诱导,便加入了迁徙的队伍。年复一年,日久成习,迁徙的队伍逐渐扩大,终于形成了候鸟的每年大迁徙。

候鸟,是随季节作定时迁徙的鸟类。它们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只是从山的南坡来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则要远涉重洋,例如金鸥,每年秋季从北冰洋迁往南半球的阿根廷越冬,第二年春天飞回原地繁殖后代,往返2万公里。

不同的鸟类迁徙的时间也各自不同,大型鸟类以及猛禽由于体形较大或由于性情凶猛天敌很少,因而常常在白昼迁徙,夜间休息,以便利用白天由于日照引起的上升气流节省体力;但是更多的候鸟,包括体形较小的食谷鸟类、涉禽、雁鸭类等,则多选择夜间迁徙,白昼蛰伏、觅食的方式,选择夜间迁徙的鸟类会在凌晨异常活跃,在一些鸟道,迁徙季节时候凌晨鸟类的喧闹声甚至能够吵醒熟睡的人。

研究显示,白昼迁徙的鸟类多利用太阳或者地面景观导航定位,夜间迁徙的鸟类则利用月光和星座导航。部分鸟类在穿越沙漠和大洋时由于没有落脚点会采取昼夜兼程的迁徙方式。

1、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的气候里,并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

2、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季节昼长,有丰富的昆虫,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

3、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因为养育后代需要大量的食物。

4、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

5、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关避免气候悬殊。

6、在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这一年一度的脆弱幼乌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

7、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因而在进化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 候鸟迁徙的原因 消耗能量 冰川时期 鸟类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