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寺白塔系元代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入京后的开国工程,聘请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制造,并且在中国汉地首次引入了尼泊尔的覆钵式塔图样,此塔式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波,成为建造在汉地的第一座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元至元十六年(1279)白塔历时八年修建完成,迎请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名之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与此同时,忽必烈命人以白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之地为界,建起元代“大圣寿万安寺”,又称“西苑”。但此座大圣寿万安寺如有天数,与元朝建都北京同始,又在元朝灭亡的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遭雷击焚毁,仅存白塔。明宣德八年(1433)明宣宗朱瞻基敕令修葺白塔。明天顺元年(1457)修建寺庙皇家敕赐“妙应寺”。明成化元年(1465)在白塔塔座周围加修了108座铁灯龛。清代对白塔屡有修葺,妙应寺白塔庙会始盛,当地有“八月八,走白塔”的习俗。

藏传佛教系古塔,全名灵通万寿宝塔,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该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妙应寺白塔的刹座呈须弥座式,座上竖立着下大上小十三重相轮,即所谓的:“十三天”。

据说妙应寺白塔无论在日光或月光下都没有影子,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更加神秘地说,“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从科学的角度讲,有光照的情况下完全无影是不可能的。塔无影可能是因为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加之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至于说影子在西藏,更应该是民间的讹传,大概跟它是一座藏式佛塔有关。

万部华严经塔因塔身通体洁白又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8公里的白塔村,那么网友们知道呼市白塔建于那个朝代吗?对于不知情的网友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宋代。

2原为辽代丰州古城内一座佛教寺院中的藏经塔。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整个塔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正面嵌有篆书的“万部华严经塔”石匾。塔身表面浮雕有精美的佛像、菩萨、金刚、力士像及蟠龙柱等。

3雕塑造型优美,栩栩如生。塔内壁上至今保存有金代石碑6块和历代游人用汉、契丹、女真、巴思八、蒙、藏等多种文字书写的题记200余条,翔实地记载了丰州城当时的城市建设、风土人情等历史情况。

标签: 妙应寺白塔 尼泊尔工匠 藏式佛塔 呼市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