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史就是一部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我国的少数民族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其中的匈奴、突厥、蒙古更是影响了欧洲的历史。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对于我们学习历史特别是古代史有重要的帮助作用,下面来看看北方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吧?
1、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回族居第三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2、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蒙古族将“9”视为吉数。
3、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4、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俄罗斯族人非常忌讳“13”和“星期五”,原因出自宗教。据《圣经》记载,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曾召13位门徒,传教于犹太各地。后来,由于犹大(第13者)的出卖,耶稣被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逮捕,并于13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下面来看看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吧?
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1、基诺族
基诺族有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诺属本民族自称谓,基为舅舅之意,诺为后边、后面、后代,译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意思。在汉文献中记载为“枚乐”或“枚乐人”。基诺族是当地古老的居民,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有悠久的种茶史。基诺人善射猎、围猎。基诺山是有名的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并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
基诺人的生活习惯上还保留着一些古代的遗风,他们喜爱两耳穿孔,孔内塞有木塞或小管,并以耳孔大为美。他们从小就学唱曲子,并能触景生情,随意填成词,节日集会,乘兴高歌,生情起舞,特色鲜明。乐器以“七柯”为主,即七竹筒七个音阶能奏多种曲调,“七柯”敲响,表示猎获了野兽。
2、阿昌族
阿昌族有3.15万多人(1998年统计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和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史料中称“峨昌”、“获昌”,使用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习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草烟。手工业很发达。工艺美术有刺绣、染织、雕刻、银器制作,雕刻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们打制的长刀远销云南各地和缅甸,各种刀具技术含量高、美观耐用、深得附近各民族的喜爱。
阿昌族的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较为流行。“对歌”是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最喜欢的活动。阿昌族的妇女一般上穿长袖对襟衣,下穿裙子,用青布包头;未婚妇女穿长裤,上身为浅色对襟衣,盘辫。
3、独龙族
独龙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在《大元一统志》中被称为“撬”。明清称为“休”或“曲”。1998年底人口有5700余人,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河谷及怒江两岸,独龙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独龙人狩猎多在冬春早季,猎具有弩弓、竹签和扣索。猎获的成果,都以原始的遗风见者有份。他们还将兽头骨挂于门前作为擅猎的标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独龙族的传统美德。
4、怒族
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人口有2.68万多人。早期由居住在福贡、贡山的土著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支。大都使用汉文。民间文学丰富,诗歌多为即兴编唱,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
怒族主要居住于竹篾房、木板房中。房子大多分建两层于斜坡上,人住楼上,牲畜关养楼下。每幢房子一般分为两间,外间待客,内间是卧室,谢绝外客入内。村寨大多以十余户或数十户构成。各村寨的崇拜以图腾动物作为标志。
5、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镇康、双江、临沧、景东、澜沧、墨江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和杂居。 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一个至数个氏族,每个氏族有几户至数十户组成,住房多为两层结构的竹楼,楼下堆放杂物,楼上住人,屋内中央设置火塘。 布朗山区还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早在60年代勐海县巴达山区境内发现了一片野生茶林,其中一棵“茶树王”径粗1.03米,株高32.12米,已有1700多年的生长历史。这棵茶树至今枝叶茂盛,由它上面采摘的茶叶经鉴定品味纯正,质地优良。 布朗人喜欢歌舞,每逢年节总要纵声高唱,翩翩起舞,欢乐到深夜。
6、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的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总人口41.4万余人。云南省澜沧县是全国惟一的拉祜族单一民族自治县,居住有拉祜族19万。拉祜族传统的住房为干栏式木桩斜顶楼房,部分为土掌房和竹木结构草房。拉祜族恋爱社交自由,婚姻一般为族内婚,普遍实行从妻居3年的习俗。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