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这种症状大部分都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这是骨科的一种疾病,病因大多数都跟年纪上去之后肾亏劳损和一些外伤有关系,足跟疼痛的时候会有胀痛的感觉,而且局部压上去会疼痛,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行走困难的情况,想要治疗这种症状,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及时的缓解疼痛迅速的消除这些症状。
1五种方法缓解足跟痛
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由于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表现为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可以选用下列方法治疗。
(相关资料图)
药物鞋垫法花椒、吴茱萸、五味子各等分,研末,按鞋子大小缝制布袋,将药末装入布袋内,封口,放入鞋内,每五天更换袋内药末一次。
药物外敷法威灵仙150克,急性子150克,生乳香100克,罂粟壳5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摊在敷料上5毫米厚,外敷患处,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
药物足浴法伸筋草、透骨草、艾叶、川椒、海桐皮、鸡血藤、地龙、川乌、草乌、红花、黄柏各20克,丝瓜络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5克。上方加水2500毫升左右,煮沸15分钟,加入白酒100毫升,将药汁放在盆内,熏洗、浸浴双足,每次20分钟,然后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按摩足跟1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可用3日。
指压按摩法取穴昆仑、太溪,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太溪在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内踝高点。每天按摩早晚各1次,早晨用按揉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向里转三下,向外转三下,每穴5分钟。晚上用按压法,用拇指尖端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抬,每穴5分钟。
毛刷刷足法每晚用热水泡脚后,先用毛刷叩打足跟部每侧1分钟,然后用毛刷刷动足跟部1分钟,再叩打1分钟。
2足跟痛怎么治疗效果好
内服法
以活血补肾、通络定痛为法。药用熟地、鸡血藤各30克,当归、牛膝、地龙、丹参(后入)各15克,透骨草、威灵仙、木瓜各12克,皂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冲服)各9克。每天1剂,水煎3次,兑酒少许,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直至局部体征及伴随症状消失。治疗期间,应加强足部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负重。妇女月经期及孕妇禁服本方。
外涂法
以活血散淤、消肿止痛为主。将川乌、草乌各10克,姜活、当归、没药、红花、血竭、赤芍、细卒各20克研极细末浸泡2次。第一次加80%酒精500毫升浸3天,过滤,第二次加酒精750毫升浸4天,过滤;2次药液合并,静置1天后,再滤取药液,贮瓶密封备用。每次取药液直接涂于疼痛处,并反复按摩足跟部半小时,每天3~5次。3周为1疗程,至肿消痛止,行走自如。
3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治疗期间要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一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二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三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4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1、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如果出现足跟痛的时候,则可以垫高足跟,从而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而减轻病痛。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2、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治疗方法为使用海绵跟垫或局部药物注射。
5足跟痛的注意事项
1.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也可买双足跟稍高点的鞋。
2.使用海绵跟垫,垫软鞋垫。去买个。
3.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
4.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过度行走,站时间长了坐会儿。
5.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穿个暖和的鞋,多套双袜子也行。
6.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鞋底厚些好。
标签: 足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