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襄阳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最为突出位置,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持续提升“襄阳好风日”的感知度、美誉度,努力打造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让广大市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期盼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江中荒洲”变身“城市绿心”
襄阳市最大城市中央公园——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一派都市桃源景象,天蓝、水清、岸绿、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资料图)
鱼梁洲生态公园。
4月29日,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一期汉水文化珠链区正式开园,免费对市民开放,市民纷纷来打卡。一期面积93公顷,包括楚泽园、辞赋园、梦觉园、大风园、春晓园、汉晋园六大主题园区。
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位于襄阳“城市绿心”鱼梁洲中心,总面积513公顷,接近全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包括汉水文化珠链区、绿色生态保育区、生态体验游赏区及内环次干道,致力打造成为城市生态绿心、汉水文化展示核心区、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
城市因绿而美。为让市民尽享生态福祉,园内种植了200余种、1.2万余株乔木,六大园区精选琵琶、柿子、樱桃、李子等20余种果树,一年四季硕果累累,成为各类昆虫、鸟类的安居“乐园”。此外,建设团队精心改造地形水系,沿水系架起14座各有特色的桥梁,沿途设置大大小小的花境,采取微地形堆坡、花草间种等景观打造手法,实现四季常青、一步一景。
如今,集水土保持、空气净化、生态涵养、文化科普、亲水游憩、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高新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助力园区绿色发展
在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公用动力数字化中心,用水用能数据在中心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一旦发现浪费和超标情况,系统会及时报警,工作人员将立即处置,这是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出的重大举措。
清洁生产审核是推动清洁生产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抓手,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同意实施全国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56个项目之一,试点以整个工业园区作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预期通过集中人力、物力针对重点生产环节、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补齐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短板,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推动优势互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和发展效率效益。
襄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将以“创新襄阳审核模式,打造园区绿色典范”为目标,探索清洁生产审核新模式,试点项目的实施将带动高新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产业提质增效,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效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襄州区:昔日荒滩地 今变景观带
在襄州“一江两河”项目清河口段,笔者看到,昔日荒滩摇身一变成为景观带,处处新绿点缀、绿意盎然,河水清澈、碧波荡漾,让人流连忘返。
襄州区一江两河”项目。
“一江两河”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正在实施的是一期城区段工程,起点位于小清河入汉江口,终点位于唐白河鹿门大桥,全长10公里,总投资约1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0公里沿河防汛道路工程、4.3公里堤防加固工程及新建李营闸工程、249万平方米江滩生态绿化工程、防汛物资仓库及停车库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襄州区始终把绿色崛起作为第一理念,把修复长江生态摆在重要位置,投资近44亿元打造襄州城区河流岸线保护利用及水生态保护“一江两河”治理项目(简称“一江两河”项目),守好一方碧水美景,让一江碧水穿城而过。
“一江两河”项目是襄州区补齐防洪排涝、城市交通微循环和生态建设短板,完善城市休闲娱乐、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城市能级的综合性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是襄州区重要的宜居惠民利民民生工程,更是践行长江大保护、“两山理论”的生动襄州实践。旨在通过“全河段、多场景、重人文、显特色”的生态景观带工程,为襄州人民打造一座拥有“一带四区十八景”的滨江生态公园,让人们在这里休闲游玩、运动健身时“忆襄州历史、品襄州文化、观襄州发展、守襄州环境”。
该项目起点位于唐河双沟境内的大岗坡一级电灌站站首,沿着唐河、唐白河、汉江、小清河,终点位于小清河伙牌镇襄荆高速公路清河大桥,全长45.6公里,总投资约45亿元。
为打造襄州的安全屏障和生态屏障,“一江两河”项目在提升河道水环境及沿岸生态环境基础上,建设“4521”工程,即沿河4处堤防、5处生态景观、2处休闲广场、1条沿河道路及1条城区慢行健身步道。
项目完工后,将进一步提高唐河、唐白河、小清河和汉江襄州区段的生态环境和防洪排涝安全,保障路畅堤安,岸青水绿,形成具有文化传承的滨江生态景观带,体现人、城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枣阳市:根治黑臭水体再现古河之韵
枣阳市区的护城河边,水清岸绿的游步道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河道护坡全面披绿,人行步道曲径通幽,仿古护栏熠熠生辉,平静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
雨后的枣阳市沙河岸线风景如画。
枣阳市城区护城河修建于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历经多年城市变迁,500多年的枣阳护城河逐渐沦为横亘在城市中间的一条臭水沟,尤其到了夏天,恶臭难闻。
枣阳护城河治理是枣阳沙河流域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重要工程,主要采取清淤、截污、护岸、引水、景观以及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来改善护城河水环境。中交二航局襄阳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介绍,该工程共清淤8.9万立方米,生态护岸1990米,水生态修复种植面积32523平方米,同时通过实施护城河与沙河联通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黑臭问题。
据悉,历经2年多的建设,枣阳市护城河治理工程已完成。工程实施后,整个城区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护城河沿岸景观得到提升,河道周边水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实现了植被的多样化和生态平衡,枣阳市城区水系环境得到“整容式”的蜕变,为枣阳市宜居宜业宜游“中兴之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老河口市:庭院“方寸地” 变百姓“致富园”
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位于二组的“五县暴动”会议旧址红色印记浓郁,三组中“丹丘秘境”和“油画小院”等主题民宿美如诗画,村落里的茶馆和农家乐干净整洁中又充盈着人间烟火气……
老河口市袁冲乡夏诗荷雨村。
日前,位于夏诗荷雨村三组的“丹丘觅境”民宿区开始试运营,周边市民纷纷前来体验,假日期间游客量达5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2万余元。“丹丘觅境艺术村”是夏诗荷雨村引进本村创业青年回乡,利用村三组内的11户闲置宅基地,与村民共同投资建设打造而成。
曾经,夏诗荷雨村作为由河流冲积而成的村落,因交通不便,缺少主导产业,村民依靠种植小麦和玉米为生,是个只能“靠天吃饭”的“下四河淤”村。自2022年8月伊始,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号召下,该村两委干部组织召开群众会共同商定,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多样化的“庭院经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游。
为促进夏诗荷雨村整体环境和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对村常住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摸清群众需求后,对路灯维修、生活污水处置、景观补植上的方案均进行精细化完善。同时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整治房前屋后的各项事宜中,并共同进行扩路植树工作,现已实现道路扩宽2.5公里,栽植树木600余棵。此外,该村请设计团队根据每家农户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精心对庭院进行微改造,现有庭院的美化和群众的共同积极参与,有效助推了旅游商店、茶馆、烧烤店、豆腐坊等多种业态发展。
近期还联合老河口市的六位艺术家作为新村民入驻“丹丘觅境艺术村”,引导企业家、村民、艺术家共同参与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中,不断提升村庄环境、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袁冲乡党委书记张龙海介绍说,夏诗荷雨村将会持续擦亮红色名村和乡村旅游名片,让村民在小康路上持续增收,让“夏诗荷雨”更加美丽,更好助推乡村振兴。
姚庵村:移步异景 花香四溢的生态乡村
走进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在宽阔平坦的道路尽头,花朵多彩斑斓、湖水清绿荡漾、草木苍翠欲滴,“四山抱姚庵,三川携锦绣”的桃源美景映入众人眼帘。
5月3日,2023年襄阳第六届牡丹节暨大地艺术节在姚庵村圆满闭幕,随即而来的是如今月季花的满园盛开和鲜桃的采摘旺季。
姚庵村位于距襄阳市区10公里的尹集乡西南部,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其美丽乡村建设以“山上是果园、门前是菜园、庭院像花园,村庄像公园”的“四园”行动开始,围绕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周末游、采摘游、田园体验游”为主的微旅游经济,并依托驿站文化打造研学实践和党员教育培训基地。至此,辖区已有黄家湾风景区和福恩牡丹园两个国家AAA级景区及桃花岭、荷花湖、半亩良田、绿之源等11个项目。
曾经姚庵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从前的荒山荒坡进行开发利用,打造以牡丹、荷花、紫薇等类的花景观赏和以鲜桃、葡萄、枣梨为主的采摘园区。然而在花未开、果类未成熟的时期,村庄没有其它途径创收,“中间热、两头冷”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姚庵村开始增加培训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完善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同时,新建立了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并在去年9月26日被正式授牌。此外,村两委与村民共谋共建,专门聘请国家级专家学者把脉问诊,挖掘本地荆楚派建筑特色进行村民房屋改造,让村民能够更好的开办农家乐、民宿以及农耕体验园,同时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姚庵村共接待2.1万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2万元”,尹集乡党委书记刘文俊介绍道,随着文旅产业项目和教育培训基地的不断完善,姚庵村预计今年收入涨幅可达30%。
(文/吴芳 徐皓玥 李丹 赵月 张亚 图/杨东 何欣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