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你知道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吗?快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近日有关于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的问题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到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信息,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与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相关的信息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非小编所写,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删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

据BBC报道,《自然》杂志(Nature)7月20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这一物种或将于2100年灭绝。

研究指出,北极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觅食,而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北极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区寻找食物、哺育幼崽,这或将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许多北极熊可能会面临繁衍问题,致使一些地区的北极熊开始灭绝。而若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现状,到2100年几乎所有北极熊都将灭绝。

据《卫报》报道,研究提出了两种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影响,第一种是如果排放量保持现状不变化,到本世纪末,很有可能只有加拿大北部的伊丽莎白女王岛上会留存部分北极熊;第二种是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得到部分抑制,到2080年,北极地区的北极熊仍将面临繁衍困境。

北极熊国际协会首席科学家史蒂芬·阿姆斯特拉普对BBC表示,研究发现,“北极熊幼崽将难以生存,即使它们被生下来了,在无冰季节,它们的母亲也没有足够的体内脂肪产奶哺乳它们”。

研究人员指出,不同地区的北极熊面临的威胁可能不一样,这同时也提醒人类,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以避免出现最糟糕的情况。阿姆斯特拉普称,“我们现在的预测不容乐观,但如果整个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将赢得时间拯救北极熊。而如果我们这么做了,整个地球上的物种都将获益,也包括人类自己”。

北极熊种群现状

北极熊并非对人类没有危害,但是不限制的打猎、捕杀,会使北极熊受到威胁。北极熊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污染,偷猎和工业活动的干扰。

虽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公认的,即使是轻微的气候变化也可能对北极熊的海冰栖息地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如果北极的冰山继续融化,北极熊可能不能再在洞穴里生活,这会影响北极熊及其幼崽的生存。巢穴的顶部及四壁不够厚,巢穴也许会倒塌,也会杀害海豹,减少北极熊的食物来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也对北极熊产生威胁。对有机氯农药的积累研究显示,北极熊作为顶级掠食者,体内有积累这些化合物的危险,包括神经系统,生殖和免疫功能。

生活在世界上的野生北极熊大约有2万多只,数量相对稳定。为了保护它们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国就颁布过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猎北极熊。而到了1973年,北极圈内的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和前苏联更进一步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公约除了限制捕杀和贸易以外,还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其栖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条款。

北极熊生长繁殖

北极熊为一夫多妻制,在春天交配,即每年的3~5月,发情期约为3天,雄性和雌性的北极熊会短暂配对,其目的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非永久结合。公熊们不仅要为争夺配偶而相互斗殴,即便面对心仪的单身女性,它们也要通过激烈打斗来向异性表达爱意。

妊娠期为195-265天,每胎通常为两只,偶有1、3或4只,幼崽的死亡率约为10~30%。刚出生的北极熊大约长30厘米,重700克,在出生时无人协助,双目紧闭,不过全身已经覆盖着柔软的毛发;1-2个月时,可以行走;出生3-4个月后,母熊便携子离开洞口,让其外出见世面,长见识,晚上领着它们回洞过夜;出生4-5个月后断奶,2-3岁后独立,在此期间,幼崽要学习捕食和如何在北极严酷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一旦长成,它们很少找同类做伴,整天风里来,雪里去,辗转于浮冰和陆地间,由于其特殊的摄食方式和相当大的食量(北极熊的胃可容纳50~70公斤的食物),因此它总是独来独往。

雌性北极熊不会在其婴儿年幼时离开其居住的洞穴,它们会留在洞穴里以转换其身体内储存的皮下脂肪来分泌乳液来喂哺其婴儿及为自己提供需要的营养。雄性和雌性均为5-6岁性成熟。寿命为25-30年。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标签: 全球变暖或致北极熊在2100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