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二次登基之后,着重重用辅佐自己登基的儿子李隆基跟妹妹太平公主。可以说在李旦二次登基之后,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二人是权倾朝野。权力是可以令人迷失的毒药,见证了母亲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之后,此时大权在握的太平公主不免也做起了她的皇帝梦,然而摆在她面前的是侄子李隆基这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了当上皇帝,太平公主开始了她与侄子李隆基的斗智斗勇。因为对李旦有着拥护之功,所以太平公主的话,李旦还是会听取七八分的。基于这点,太平公主时常在李旦耳边说一些李隆基的坏话。在李旦立储的问题上,因为李隆基并不是嫡长子,只是因为拥护之功太大了,李旦不得不立他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了李隆基不是嫡长子这点,在李旦未立李隆基为太子前,就加以反对。在李隆基被确立为太子之后,又多次请求废除他的太子之位。
可惜李旦对于太平公主的提议一直都是不置与否,其实李旦也是苦啊,自己的儿子毕竟能力出众又有拥立之功,按道理应该要被立为太子的。但是也正是儿子太过于出色,所以自己的皇帝光环总是被儿子的光环压制住。作为一国之君何尝不想光芒独照,可惜儿子在军中的地位太高了,导致了自己没办法对他下手。
其实李隆基之所以能够战胜父亲、姑妈顺利继位,这离不开自己在军中的威望。早在李旦、太平公主、李隆基三人策划“唐隆之变”的时候,因为李旦树大招风、太平公主又是女儿身,所以联络长安城内主要军队将领的任务就只能交给李隆基。李隆基深入军中,结交了大量的军队将领,并且跟大军打成一片,圆满的完成了李旦交付的任务。
正是有这一段经历,让李隆基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李旦二次登基后,也正是因为这点,当时的嫡长子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李隆基顺利地得到了太子之位。
反观太平公主,因为是一介女儿身,不方便进驻军中,失去了军中立威的机会。虽然有拥立之功,手中却没有依靠的力量。她最大的政治依靠就是自己的哥哥李旦,可惜李旦自己都没办法压制住儿子李隆基,甚至到了后期还退位当起了太上皇。
当李旦成为了太上皇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宣告了太平公主女皇梦的失败。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太平公主还想奋起一搏,联合了自己推荐的五位宰相及朝中百官,公然要求此时的皇帝李隆基退位。可惜就连自己推荐的宰相也不同意她的做法,这最后的机会也没有了。
根据史料记载,大唐的太平公主是一位模范孝女,在《新唐书·公主传》中就记载到,他为了替自己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年级小小的就出家当了女道士。按照时间推算,那会太平公主最大也就7岁的样子,而当道士也是指为了顺冲母命走走过场罢了。
太平公主出家真相
话说到了唐高宗时期,吐蕃请求与唐朝和亲。那时候,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清情况,开口便要太平公主和亲。想到太平公主幼年时当过女道士,道教崇尚宗教独身主义。于是武则天下令,马上给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观,就叫太平观。十几岁的小太平像模像样地履行了受戒仪式,出家了,这样吐蕃没话说了。
虽然太平公主真的出家,不过按照唐高宗和武则天当时的想法,一旦吐蕃彻底死心,便让女儿还俗的。可是,当时高宗身体每况愈下,武则天忙着积聚势力夺权,都没心思管她。道观中的太平公主,眼看着自己的大好青春悄悄溜走,心里难免有些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