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记者郑岚)围绕突出“绿”的底色,强化“新”的引领,提升“带”的优势,传承“江”的文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影响力、标志性、示范性事项和项目,推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近日,宜昌印发十大行动方案加速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源头管控,加强城镇排污整治。到2023年,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省下达的阶段目标要求;到2025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发展壮大一批生态产业,成功探索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全市力争开发绿色产品2个,新增绿色工厂12家,建设绿色园区2个,打造绿色供应链2条,初步形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化工产业绿色制造体系。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引领。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覆盖率100%。组织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4亿立方米以内,重点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保证率原则上不低于90%,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省相关考核目标。
推进综合交通绿色发展。到2025年,建成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开启交通强市建设新局面。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引领宜荆荆都市圈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联动发展。到2025年,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深化长江大保护金融创新实践。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可复制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到2025年,全市绿色融资规模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提升城乡绿色人居环境。到2025年,全市城乡绿色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绿色建筑规模大幅增加,城乡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推进长江文化旅游建设。确立宜昌作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城市的地位,打造世界著名山水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到2025年,全市游客接待规模突破1.25亿人次,入境旅游指标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