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贵州警方破一起假冒伪劣食盐系列案件,犯罪分子竟然将畜牧用盐违法销售给群众食用,而这种盐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被用于腌制腊肉、香肠、日常炒菜等。
事件回顾
(资料图)
贵州省遵义市多地群众反映,自2014年以来,有销售人员销售饲料添加剂氯化钠(畜牧用盐)时向群众宣传:“饲料添加剂氯化钠是散盐、精盐,人也可以吃”。饲料添加剂氯化钠也因色白、价低、与食盐同口感,在农村地区受到欢迎,被群众用于腌制腊肉、香肠、日常炒菜等。
遵义各地公安机关提取了群众购买的饲料添加剂氯化钠送检,贵州省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认定,送检品均不含碘,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盐碘含量技术标准,人不能食用。
据介绍,饲料添加剂氯化钠本应销售到饲料生产行业和农村养殖户,但是部分销售公司却违法销售给群众食用。贵州省盐务管理局盐政处处长王宏说:“贵州市场每年只需5000吨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而2014年7月至今进入贵州的饲料添加剂氯化钠超过20000吨,远远超过畜牧用盐需求量。”
多方观点
业内人士认为,群众长期食用这些不含碘的假劣盐,将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人口素质。
“在边远的农村市场,老百姓辨识度低,一看是白色的,一尝是盐巴的味道,价钱很便宜,就买回家食用了。”贵州省盐务管理局贵阳分局局长刘贵林说。
另一方面,部分边远山区已出现碘缺乏病反弹苗头。记者从贵州省疾控部门了解到,碘缺乏病是因缺碘而导致的一系列危害或障碍统称,碘缺乏最主要危害是影响胎儿和0至3岁婴幼儿的脑发育和体格发育。以克汀病为例,过去克汀病在黔东南州部分地区是重病区,发病率较高,表现为患病群体智力低下,成年后身材矮小,有大脖子、流口水等症状。
据介绍,贵州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防治碘缺乏病。1994年起,国家用法律强制性普及供应加碘食盐,防治效果非常明显。到2000年,贵州已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
“去年和今年,贵州部分地区已出现碘缺乏病反弹苗头,这和食用不含碘的盐密切相关。”贵州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员说。
相关链接:如何辨别真假盐
一、从外包装来识别。真盐的外包装袋较厚,摸起来手感较柔和,而假盐的外包装袋较脆,而且很薄。编号相同的,则整批盐都是假盐。
二、看包装袋的封口。假盐的包装袋是一次性成型包装袋,封口是用电烙铁封的,呈锯齿状,易变形、易撕破。
三、看盐质。真盐比较干净,白度高,且无杂质。而假盐的白度较差,有杂质,在分量上,假盐一般达不到标准。
四、化学方法。真盐的成分中含有碘。假盐中没有碘,用淀粉溶液测试,依据淀粉溶液遇碘变蓝原理可以辨别。如果有颜色的变化了,这就说明它是合格的加碘食盐。
标签: 畜牧用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