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吴坚
9月7日凌晨4时,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中,李春尧骑着电动车,来到自家蔬菜大棚。
一会儿工夫,辣椒、黄瓜、茄子装满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时,小丰山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热闹起来,菜农们来回穿梭田间,把摘好的鲜菜装筐,用电动车运往县城菜场。
天微亮,李春尧已卖完菜回到家,照顾孙子、孙女。“带露珠的菜好卖,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她乐呵呵地说。
小丰山村曾是重点贫困村,地处红安县城关镇远郊,户籍人员989人,常住人口400人左右,其中有120多名妇女劳动力。脱贫后,如何保证她们持续有收入,安心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不为生活发愁?
村支部书记周从贵是个女能人。2019年,她和驻村工作队筹措资金,建成29座蔬菜大棚,挨家挨户动员,组织本村留守妇女承包大棚一起种。
“咱们村距县城近,土肥地沃,种菜肯定能赚钱。”周从贵首先来到李春尧家。2009年,她的丈夫病故,家里失去顶梁柱,变成了贫困户,后来靠政策帮扶脱贫。
“没种过大棚菜,亏了怎么办?”李春尧心存顾虑。
“你先记着工,到年底要亏了,我给你按每天60块算工钱。”周从贵劝道。
此后,周从贵带上李春尧等村民,一连3次来到邻近的杏花乡学技术,并承诺“免收土地流转费和水电费、免费提供肥料,村里包销”。
打消顾虑后,李春尧带头承包2个大棚。紧随其后的还有,刘金桔、王胜娥、马永英、周春娥、邓兰香、刘桃珍等6位姐妹,7人一共承包了15个大棚。
到了年底,7个人都没找周从贵“要工钱”。“每个大棚交给村里600元租金,一年下来还有4万多元收入。”李春尧说。
如今,“脱贫娘子军”将蔬菜大棚经营得红红火火。走进村里的“蔬菜大道”,49座大棚矗立两旁,如列方阵。去年,小丰山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蔬菜产业贡献12.5万元,带动55人务工,其中脱贫户38人。
瞄准产业兴村,小丰山村正谋划继续扩大村里的莲子、蔬菜、红薯加工等产业规模。“还要在壮大产业上发力。村里有了钱,就能办更多的事,修柏油路、建文化广场、装路灯等。”周从贵说。
群众点评
好日子还得靠兴产业。在村里帮助下,我承包了两个大棚,年收入4万多元。如今,家里盖了两层楼,添置了小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红安县城关镇小丰山村脱贫户李春尧